期限溢价

  • 详情 中国利率何处去?——利率市场化后政策利率的制定与操作
    通常认为中国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水平将由“市场决定”。但是,利率不是一个普通商品的价格,而是货币的价格。货币的价格如果没有一个“锚”,币值就会趋于不稳定。本文认为一个更完整的的表述应该是,利率由央行货币政策和市场共同决定。货币政策的功能是为市场利率提供一个短期“锚”或目标利率,而市场力量则围绕这个短期锚利率决定“期限溢价”和“风险溢价”,从而建立完整的收益曲线。 货币政策目标利率的制定,需要央行对中国经济的“自然”或“均衡”利率(即所谓泰勒法则中的r*)有一个理论的认识和经验的把握。中国利率何处去?一个简单的回答是,央行想要它去哪里,它就会去哪里。但是,如果央行对自然利率没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就很难实现稳定币值的政策目标。本文对利率市场化以后货币政策如何制定和操作短期目标利率提出一个框架,并对中国当前的均衡利率进行初步估算,以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 详情 (博士生论坛征文)基于CIR模型的信用类债券发行定价偏离现象研究
    本文基于套利定价理论与利率期限结构理论,运用Tobit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出债券发行定价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债券无风险利率、债券期限溢价、债项信用评级、债券主体信用评级和债券赎回风险溢价。在此基础上,再通过CIR定价模型对债券发行定价偏离现象进行研究,并运用二级市场利差对CIR模型定价进行检验。另外,本文还从债券类型与发行年份两个角度对债券发行定价偏离现象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的研究将有利于为债券发行主体、投资者和主管部门对债券信用风险的管理与定价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 详情 中国货币市场利率的期限风险溢价
    银行间回购利率的期限结构信息中,对利率变动的预期较少,而对期限风险溢价的预期更显著。回购的超额收益具有时变性和可预测性。当利差增大时,市场预期回购超额收益会增加,且预期长期限利率在短期内会下降,因此货币市场存在与预期假设相悖的“预期之谜”。货币市场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测能力随市场发展阶段而呈现显著变化。本文最后说明根据超额收益的可预测性,可以构建套利组合获得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