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

  • 详情 我国农业保险模式的合理选择:合作保险
    农业是容易遭受风险灾害的产业,农业保险作为为农业提高保障的工具亟待大力发展。我国农业保险深度和密度都远远不够,并且原有的体制正在瓦解,迫切需要建立新的农险体系。本文分析了农险的特点和难点,并参考国内外开展农业保险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建立合作制农业保险的可行性,并试图构建一种农业保险合作模式的框架。
  • 详情 论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模式
    本文是作者长期从事业务工作,怀着对我国银行体制真诚的兴趣,也是想为银行体制改革做出一点贡献以及关心的人而写的。 自1979年以来,中国一直在推进银行体制改革。之所以要对传统的银行体制改革,是因为这种体制是一中低效率的体制。这种低效率的体制,导致了大量的低效率的后果。主要是银行案件频频发生,尤其是银行内部员工作案比例曾加,据1994年有关部门调查的380 个案件中,与银行员工有关的案件达325个,占82.5%, 其中59%是银行内部员工作案,26% 是内外勾结作案;银行资产流失,主要是企业逃避银行债务,表现在多头开户----走为上策;轻装突围----金蝉脱壳;破产----借尸还魂;合资----移花接木;哭穷----扮猪吃虎。 银行体制改革就是要改变低效率的体制,向商业银行转变,提高效益。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就是利润。本文就是以此为契机,建立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模式。 本文运用了系统论、控制论和耗散结构理论等现代科学的基本方法进行实证分析,这是作者在实际工作中长期思索的一个综合结果。 作者首从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职能和作用入手,充分分析当前商业银行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模式应具备的条件,重点论述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的模式。 本文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商业银行的改革、创新,但在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理论纲要,也就是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模式基本框架。还需要实践证明和完善。
  • 详情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一个非均衡模型
    本文在均衡汇率、三元悖论和政府主导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政府主导的非均衡的汇率制度选择模型的框架。通过模型的推导和实证,本文得出了各国在进行汇率制度选择时的一些一般标准,模型显示,政府在选择汇率制度时受到货币性冲击、生产性冲击和实际汇率失调的影响。政府所选择的汇率制度可能导致非瓦尔拉斯均衡,但是这种“非均衡”是其综合考虑了成本和目标以后的“均衡”结果。将该模型的结果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后,可以较好地解释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结果。这篇论文的特色在于:1.在强调政府在汇率制度选择中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将汇率制度当作政府实现其经济目标的工具,并引入了政府目标函数作为政府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之间进行选择的标准;2.通过模型的推导,得出了不同汇率制度下政府目标函数的构成;3.应用限值因变量的Probit模型,对汇率制度选择这一定性的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在实证中既有各国的截面数据分析又有中国的时间序列分析。
  • 详情 股票投资价值分析(齐鲁石化)
    本文是《证券投资学》课程的结课论文。文章按照股票投资分析的框架,依次从宏观经济因素、行业/板块因素、公司因素和技术因素方面对齐鲁石化(60002)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宏观分析中分别从整体经济、对外贸易、国际化、利率稳定以及相关的政策影响。对行业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并从瓶颈行业、弱周期性行业和景气度上升行业三个角度来阐释行业选择的具体原则。在确定对石油加工及炼焦行业进行分析后,参考了行业平均指标,并分析比较了行业内各主要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最终选定个股。在公司分析中,重点对公司的偿债能力、每股财务数据、经营效率、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财务结构和现金流量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第一季度的杜邦分析。投资分析主要是应用了所学的分析方法,从移动平均线(MA)、相对强弱指标(RSI)和随机指标(KD)对个股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 详情 从企业理论看国企改革历程及未来研究方向
    在综述始于70年代末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的基础上,以现代企业理论的分析框架审视这一历程,指出生产要素市场化是建立市场经济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的隐含条件。最后提出关于国企改革的未来研究方向,也即深化国企改革的政策建议--生产要素市场化。
  • 详情 金融效率理论框架:一个文献综述
    改革以来,中国金融发展呈现出“高增长,低效率”的特点,提高金融效率已成为中国金融发展的关键,因此,金融效率的研究也就成为我国金融理论界研究的焦点。本文从回顾金融效率的概念及其发展过程入手,通过梳理研究金融效率表现形式的三个层面和影响金融效率的六大因素的相关文献,试图为金融效率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分析框架。
  • 详情 基于非理性行为的羊群效应分析:一个简单模型
    本文在序贯交易的框架内用一个简单的模型分析了证券市场上的非理性交易行为怎样引起交易者之间的羊群行为。研究结论表明:若证券市场上所有的参与者完全理性且风险中性,则市场上不会出现羊群交易行为;相反,即便在一维不确定性下,交易者的非理性交易行为可能引起羊群效应。
  • 详情 中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探索Monetary Policy and Stock Market in China
    本文提出的综合理论框架全面分析描述了以稳定物价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为目的的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关系,着重对中央银行干预股票市场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本文应用的动态滚动式的计量检验方法适应中国经济体制不断调整的特征,不但可以完成我们的理论分析,更可以检测中央银行对股票市场干预的机制及干预的有效性,从而分析进一步的政策含义,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制订和预期效果提供一个前瞻性的预测分析框架。This paper develops a comprehensive framework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of monetary policy and stock market.We focus on the necessity and efficacy of central bank intervention in the stock market in China. We applied rolling VAR estimation and augmented VAR Granger causality testing technique to capture the frequent structural changes in China due to her gradu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reforms.
  • 详情 瑞穗金融集团实践视角的金融控股公司控制问题研究
    本文系统地介绍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控股公司之一??日本瑞穗金融集团的成立背景与过程,整合过程,管理框架,及其风险管理、合规性管理、内部审计管理三个子系统的基本政策、管理结构、基本措施。同时还介绍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实践。 通过对瑞穗金融集团成立及整合的过程进行分析,比照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对金融控股公司控股对象经营的金融业务、所处的监管环境、客户群、经营地域、人力资源、资产组合、资金来源、其它股东等方面应加以控制,同时从经济周期、监管体制变革、控股目标与控股公司的经营状况及技术条件等方面控制控股时机,并在股权与业务方面对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后的整合加以控制。 瑞穗金融集团以瑞穗控股公司为载体对整个集团进行控制,虽然管理层次多,管理难度大,但其组织结构完整,风险管理、合规性管理与内部审计管理三个子控制系统也是条理分明,对不同的风险都有专门机构予以控制,并制定了确定的程序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建立日常控制体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参照瑞穗金融集团的实践,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特征进行识别与界定之后,本文提出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控制目标:资产安全、财务可靠、行为合规的公司目标,风险度量与控制的金融公司目标,以及进行资本控制的金融控股公司目标。本文认为,资本控制是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的核心目标,而对风险的度量与控制是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的日常工作重心。 依据这三层目标,参考瑞穗金融集团的情况,本文提出金融控股公司各相关机构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资本控制、风险度量与控制、资产安全、财务可靠、行为合规、内部控制机构建设、监管当局的作用等八个方面的控制原则,为构建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系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 详情 中国可转换债券折价发行的理论分析
    郑振龙和林海(2004)利用金融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对中国的可转换债券进行了合理的定价。定价结果表明,中国可转换债券的发行价格远低于其合理的价格,存在着可转换债券的低估现象(under-pricing)。本文则是立足于这个基本结论,提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用于解释这种折价发行的现象。分析结果表明,为了实现国有非流通股股东净资产最大化的目标,折价发行可转换债券是一种必然的选择,造成的结果是原有流通股股东价值的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