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风险

  • 详情 持股基金投资能力与股价波动性
    本文以2007至2016年共10年间我国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和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为样本,基于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风险调整后的投资业绩测度了持股基金投资能力,以上市公司高管基金行业背景校友数量和滞后持股基金投资能力为工具,分别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回归,揭示了持股基金投资能力差异对股票价格的因果性影响。计量分析发现:(1)高水平基金持股显著降低了股票价格波动性,持股基金投资能力越高,股价整体波动性和特质波动性越低;(2)控制投资能力以后,基金持股规模与股价波动性正相关,即基金持股比例越高股票价格反而波动越剧烈。
  • 详情 跳跃风险在期权复制误差中的体现:一个新模型以及来自美国市场的证据
    本文在最一般的多维跳跃扩散过程假设下,推导出Delta对冲组合盈亏(即期权复制误差)所遵循的随机过程,它由四个部分组成,其中包含了跳跃风险以及跳跃风险的风险溢酬。在此理论基础上,我们通过美国SPX期权数据对理论推导的结论进行分样本实证,实证结果证明了我们理论推导的合理性。并且,在考虑了模型风险、市场信息传递效率等以往学者未曾考虑到的控制变量后,结果仍然稳健。
  • 详情 模型风险及其对衍生品定价的影响
    本文通过模拟交易员对冲衍生品空头的盈亏情况来研究模型风险以及它给衍生品定价和复 制带来的影响。本文检验了在参数复制和传统的 Delta 复制两种复制策略下,其复制误差与 模型选择、真实测度的漂移项和真实状态变量等的关系。本文还详细讨论了参数复制策略和 Delta 复制策略的优劣,以及模型风险对这两种复制策略的影响。?
  • 详情 结构性产品信用评级分析
    结构性产品以其设计的灵活性、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管理成本以及丰富投资品种等优势,一经产生便获得迅猛发展,很快成长为全球固定收益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结构性产品成为某些分析者眼中的替罪羊,为结构性产品进行信用评级的评级机构也随之声名狼藉,成为众矢之的。首先简要介绍结构性产品的评级过程和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和惠誉)的评级方法,然后分析评级中可能存在的模型风险、评级套利(rating model arbitrage, 又称为rating shopping)、内在利益冲突(inherent conflicts of interest)以及其他衍生的问题,最后探讨我国改进结构性产品信用评级质量的方向。
  • 详情 模型风险及其对衍生品定价的影响
    本文通过模拟交易员对冲衍生品空头的盈亏情况来研究模型风险以及它给衍生品定价和复制带来的影响。本文检验了在参数复制和传统的Delta复制两种复制策略下,其复制误差与模型选择、真实测度的漂移项和真实状态变量等的关系。本文还详细讨论了参数复制策略和Delta复制策略的优劣,以及模型风险对这两种复制策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