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管理

  • 详情 股价崩盘风险、银行贷款 与公司现金政策
    本文以2005-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了股价崩盘风险与公司银行贷款和现金政策的关系。研究发现,股价崩盘风险越高,公司所能获得的银行贷款规模越小、成本越高;与此同时,股价崩盘风险高的公司会选择更高的现金持有水平,相应的,现金持有的边际价值和现金-现金流敏感性也更高,上述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的,股价崩盘风险与公司现金持有、现金持有边际价值和现金-现金流敏感性的正相关关系在信息不对称程度和外部资金依赖程度高的公司中更加显著。研究表明,股价崩盘作为信息不对称背景下公司隐藏负面信息的极端后果,银行一定程度上能够识别并在信贷决策上进行调整,而公司在外部融资渠道受阻的情况下会更加依赖内部融资,基于现金的预防性动机,选择更高的现金持有水平。本文不仅从融资决策的角度探讨了股价崩盘风险的经济后果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同样拓展并丰富了银行信贷机制和公司流动性管理的相关
  • 详情 金融结构、流动性创造与货币政策
    金融结构的不断演变,使得流动性的内涵和流动性创造的形式发生了变化。本文认为, 在市场主导型的金融结构下, 具有较强市场流动性的金融资产被纳入到广义流动性的范畴,在总量上, 广义流动性包括了各种信用形式在内的社会信用总量。 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以证券化的方式 创造流动性,这是一种广义的、内生于金融市场内部的流动性扩张,在过去几年导致整个社会可贷资 金总量的快速增加。流动性创造形式的变化会影响到宏观经济金融的稳定,以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 有效性。因此,一国政策当局应该加强流动性管理、建立以“流动性”为核心的政策框架体系。
  • 详情 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司现金持有的预防性动机研究——以长三角制造业为例
    本文在Tirole(2006)的基础上,对公司现金持有的预防性动机进行理论分析,然后以2007-2009年长三角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为样本,用GMM方法对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验证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现金持有对公司业绩和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现金持有多的公司业绩显著更好,表明公司现金持有的预防性动机在危机中确实发挥了重大作用。这为我们从流动性管理角度思考公司的风险管理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
  • 详情 论我国开放式基金管理业务创新
    本文在分析不同种类投资基金具有的风险收益特征基础上,分别研究了保险资金、社保资金、企业年金、工商企业和中小投资者的不同风险收益偏好,为我国开放式基金产品创新指明了方向,并认为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储蓄替代型基金产品、指数基金、LOF、ETFs、高科技行业基金、蓝筹股基金和债券基金。接着作者从流动性管理计划、资产匹配管理和负债管理等三个方面讨论了我国开放式基金流动性管理创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