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效应

  • 详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农民工流动与农业蓄水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微观证据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农民工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城乡融合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而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突发性冲击会对其就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文章基于“突发性冲击-农民工流动-农业再就业”的逻辑框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论证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就业地点以及农业就业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劳动力供需变化与市场配置效率下降加大了农民工工资下行压力,带来了不利的收入效应;加之不确定性风险较高,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增大,县域内就业增加,农民工流动性下降;由于非农就业机会有限,农民工利用农业的劳动力蓄水池功能进行农业再就业,获得暂时的就业保障以抵御公共卫生风险。此外,城市的失业效应与劳动者的替代效应是突发性冲击影响农民工就业选择的潜在机制。据此,文章认为将更多农民工纳入就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产业融合,以及通过技能培训等加强对弱势农民工群体的救助和支持是保障农民工生计、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 详情 开放式基金流动和个股收益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构建度量流动变量的模型来研究开放式基金流动和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开放式基金流动和股票收益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流动越高的股票的未来收益越低,反之,流动越低股票的未来收益越高。通过对流动效应和价值效应以及动量效应做比较,发现他们是互不包含的影响基金收益的因素,这更加强调了基金流动和股票收益之间关系的稳定性。
  • 详情 人民币预期升值率对货币需求影响的实证检验: 1999-2007
    本文首先详细综述了预期汇率变化对货币需求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的国内外文献,然后利用利用中国1999-2007年的月度数据估计了包含人民币预期升值率与国外利率的货币需求函数,结论显示人民币预期升值率的上升将通过货币替代效应与资本流动效应显著增加我国微观经济主体对狭义货币与广义货币的持有。最后本文从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出发,为我国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