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向量自回归

  • 详情 基于结构向量自回归的政策传导与市场波动(博士生论坛征文)
    多数文献研究认为股票市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因此货币政策的调整可以通过股票市场达到预期目标。本文通过构建实际利率、货币供应量变动率和上证综指收益率的三元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并施加长期约束,检验结论有利率不是纯粹外生于经济系统的变量,具有一定内生性,应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调节利率干预股市的效果要好于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干预效果,所以央行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以利率为主;我国股市市场化程度不高,不能反映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
  • 详情 人民币升值的宏观经济影响——特定经济结构下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针对我国汇率和利率制度的特殊安排,本文首先建立一般均衡理论模型以体现 我国特定的经济结构。我们证明,在外生变量的约束下,我国存在一个产出、价格、货币供给、 出口和进口相互作用的一般均衡系统。然后本文以理论模型作为指导,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 (SVAR)模型以估计系统的动态调节特征。最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我们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 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结论是:升值对国际贸易的作用过程呈现“J 曲线”效应;升值减少了内生 货币发行并确有助于抑制价格水平;升值在短期内降低了总产出,但长期内则稍有助于产出增 长;升值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本文还阐述了升值动态作用的经济学机理,并据此提出 了政策建议。
  • 详情 市场分割下A、B股成交量、收益率与波动率之间关系的SVAR分析
    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本文对中国A、B股市场上成交量、收益率与波动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基本结论如下:2001年后,随着B股市场的开放和QFII制度的逐步实施,成交量、收益率和波动率之间的信息传递功能都显著增强;成交量对当期收益率预测能力也有了显著的增强;成交量与波动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不对称性。尽管中国A、B股市场一体化程度2001年后有了明显的提高,但A股市场的投机性仍比B股市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