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基金

  • 详情 中国公募股票基金收益率研究——基金能够打败市场吗?
    公募基金是实现个体投资者机构化,以达到改善市场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由于忽略了基金管理能力存在差异,现有的文献无法提供证据证明公募基金可以改善市场定价效率。本研究以 2005-2020 年中国市场数据为基础,构建了股票的持股基金质量指标(而非权重),并研究了该指标对未来表现的预测能力。实证结果表明具有较好持股基金质量的股票表现显著优于较差的股票,基于该指标构建的套利组合可以获得年化 14%左右的超额收益,且该现象不能被基金持股权重、中国市场系统性风险和其他定价异象所解释。本文首次发现了公募基金提高了市场定价效率的直接证据,拓展了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的研究。实证结论意味着市场中仅有一部分具有有效管理能力的基金改善了市场质量,因此优化基金产品评价以提高市场资金配置效率对于加强散户投资“机构化”的正面作用有着深远意义。
  • 详情 透视我国基金业绩的"此好彼坏"和"同涨同跌"
    我国基金业绩的“此好彼坏”和“同涨同跌”现象引人关注。本文基于我国61家股票型基金2004年6月~2008年3月的16个季度数据,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型分别检验了造成我国基金业绩“此好彼坏”和“同涨同跌”的原因,发现:(1)基金业绩在时间序列上变动主要由战略性资产配置决定,战术性资产配置和基金经理更换对其的解释力很低,所以基金业绩表现为“此好彼坏”;(2)基金业绩在横截面上的差异主要由基金经理特征不同带来,战略性和战术性资产配置的贡献程度不高,这带来了基金业绩的“同涨同跌”。
  • 详情 利用特征基准指数评价股票基金的实证研究
    本文沿用Daniel、Grinblatt、Titman 和Wermers(1997)的思路,利用4 个因 素来描述股票的风险,发现基金持股表现出某种趋势。通过实证发现封闭式基 金具有特征选股的能力,由于中国股票市场同涨同跌的加强,这个能力在逐渐 降低。封闭式基金不具有特征选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