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试验区

  • 详情 自贸区发展的时空异质性、功能定位与金融支持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在经济新形势下实施的重要政策。自贸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时空异质性:时间异质性体现在各自贸区成立时间不同,发展水平不一;空间异质性表现为自贸区在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和要素吸引力等方面存在空间差异,因此各自贸区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不同。根据自贸区建设方案,将其功能定位归纳为四类,分别是以资源支持行业、研发投入行业、航运物流业、现代商贸业为重点发展行业的自贸区。为促进自贸区发展,金融支持作用不可忽视。基于自贸区发展的时空异质性,针对其功能定位提出差异化金融支持对策,并进一步强调自贸区金融的联动合作,以期为自贸区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 详情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再定位——兼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自贸区改革路径
    立足于现阶段中国发展实际,以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本逻辑,本文在深刻解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背景、现实逻辑、理论内涵及战略意义的基础上,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发展脉络以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定位进行剖析。形成的基本认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再生产四大环节与新时期五大发展理念深度融合,深刻揭示出现阶段我国经济运行的新规律、新特征,以系统集成思维开拓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的新境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作为新时代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新高地,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是驱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循环中的改革试验田和有力抓手,又是国内发展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开放桥头堡和重要窗口,在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关节枢纽作用。第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模式不仅在经济增“量”上可以发挥重要的改革助推剂效果,更会在经济提“质”方面起到全新的动能引领作用。我们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优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差别化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模式,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制度红利,引领国内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融入国家开放发展战略,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用高水平开放实践助推国内外经济良性循环,共同驱动中国经济奔向高质量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