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会结构

  • 详情 董事会特征如何影响公司绩效?: 来自机器学习的证据
    以往董事会文献大多关注单一董事会特征如何解释公司绩效,缺乏同时考虑多维董事 会特征对公司绩效的预测性研究。本文运用机器学习方法探究 46 个董事会特征对公司绩效的预测 能力,发现:1. 董事会特征可以预测公司绩效;2. 董事平均薪酬、董事会持股比例、董事平均任期、 学历异质性的预测能力较强,董事会结构特征预测能力较弱;3. 公司绩效与董事平均薪酬基本呈正 相关,而与董事会持股比例、董事平均任期、学历异质性呈非线性关系。该结果说明,我国公司 中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紧密且复杂,运用机器学习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些复杂关系、 提升对公司绩效预测的准确性。
  • 详情 监管条规下的公司异质性、最优董事会及其独立性选择
    当前各国公司治理监管机构都实施一致的董事会结构要求,然而面对公司性质及其经营环境的差异性和复杂性,是否存在最优董事会是近年来公司治理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以CEO寻租空间和影响力、监督成本、公司复杂性等为影响要素构建最优董事会抉择模型,研究发现:(1)CEO寻租空间对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有正向积极影响;(2)监督成本与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的影响负相关;(3)从董事会边际治理成本角度,董事会规模和独立董事比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性。进一步采用1999-2008年我国上市公司样本实证检验支持在一定监管规则下,治理成本使得独立董事与董事会规模的替代性假说存在;尤其我国董事会内生性特点突出,但由于经营复杂性,统一的独立董事制度导致的治理成本使得部分董事会执行效率较低。由此,建议监管机构从公司治理执行效果出发,考虑最优董事会的相机抉择行为,采用柔性化的监管条规,以提高公司治理绩效。
  • 详情 我国商业银行董事会结构的内生性问题研究
    本文从内生视角出发,使用动态GMM模型分析我国2004——2009年52家商业银行董事会构成,结果发现:(1)我国商业银行董事会结构具有“内生构成”属性,董事会职能运作的成本与收益是其主要决定因素;(2)银行业特有的外部管制有限的提升了董事会治理水平,而政府干预会扭曲董事会结构的最优选择;(3)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的运用节约了大规模董事会的运行成本,同时能够弥补董事会独立性低的缺陷,成为现实约束下中国商业银行的次优选择。因此,在控制权重新配置、创新监管模式的基础上引导商业银行自主选择高效率的董事会是未来银行董事会治理改革的重点。
  • 详情 独立董事和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研究--以浙江省上市公司为例
    本文以浙江省的上市公司为例,就独立董事和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外部监督正逐步加强,在董事会结构调整的博弈过程中,内部人没有占优。我们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能减少内部人控制问题,有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善,但是控股股东持有过高的股权比例是制约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我们支持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但是同时应该对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改革。我们的研究发现随着总经理持股比例的增加,其更有动力利用独立董事掌握的社会资源和专家才能。我们的研究表明在我国二元体系的公司治理结构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将导致两个监督机制的冲突,完全照搬英美国家的独立董事制度可能并不是我国二元体系下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