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

  • 详情 成功可以追随吗?――对个体投资者行为和策略的案例分析
    为了分析散户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和业绩,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研究了文献中很少涉及的一种对象------散户投资者的投资日记.我们选取了某报1999年1月9日至4月30日连载的个体投资者投资手记中的投资方案作为样本,构造了3种追随型投资策略,研究了样本时间段内这些策略的获利可能性.结果发现,盲目追随所得收益基本与大盘走势持平;动量追随所得的收益较盲目追随高;谨慎追随则有更高的超过大盘走势的正的累计收益率,但是仍不及原投资策略的累计收益。然后,我们对这3种追随策略和原投资策略的周收益率进行了符号检验和正态记分检验,得出在样本时间段内各种策略在5%的统计显著性水平上不能战胜市场的结论。最后我们探讨了我们的研究对有效市场假说和行为金融学的意义和本文研究方法改进的思路与扩展的方向.
  • 详情 行为金融理论初探
    本文基于现有理论成果,尝试性的给出了行为金融学的定义。而且,探讨了人类行为的模式,并从出发点和归宿对行为金融学进行了分类。为了更好的凸现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视角,文章着重介绍了正常行为分析和噪声行为分析。
  • 详情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投资策略研究
    由于中国证券市场独特的制度背景,加之发展历程较短,个体证券投资者的行为表现出相当程度的非理性,投资者采取何种投资策略对于其能否克服行为的非理性带来的风险并进而利用其他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来获取收益至关重要。本文根据行为金融学理论,深入考察了中国个体证券投资者行为的主要特点,从市场制度、社会文化、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等角度分析其行为的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分别针对处置效应、政策依赖、过度自信和羊群行为等提出个体证券投资者应该采取的有效投资策略。
  • 详情 行为金融与标准金融研究范式及其演进
    行为金融理论以全新的研究范式对标准金融理论提出了严重的挑战。本文在概括标准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研究范式特点概括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标准金融理论的成熟性和缺陷性,行为金融理论的先进性和不成熟性。最后分析了该两种金融理论的发展与演进趋势。
  • 详情 基于交易量的中国股票市场股票价格动量策略研究
    国内对于动量策略的研究鲜见于学术文献,且都集中在价格与动量之间的关系上,忽略了交易量这一同样反应股票信息的重要因素。本文首先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的股票为样本,采用重叠样本的方法检验了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收益是否显著,进一步在收益率分组的基础上再按照交易量分组,验证了交易量对股票横截面收益预测的贡献。研究发现,相比西方成熟证券市场,我国证券市场输者组合收益短期内反转强烈,动量策略的收益随着持有期限的延长呈明显下降趋势;交易量可以提供除了价格以外的预测股票未来收益的信息,低交易量赢者组合的收益高于高交易量赢者组合的收益。
  • 详情 市场是有效的吗?――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的对立与发展
    有效市场假说(EMH)一直是标准金融学理论的核心概念。近年来兴起的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也正是通过质疑这一假说,提出替代性解释而发展起来的。依照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思想,本文首先回顾论述了行为金融学通过经验研究而发现的与有效市场假说相蓓的“异象”和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建构模式,然后回顾了标准金融学对“异象”的实证研究和解释,分析了“异象”的实质根源。本文认为,使有效市场不能得到实现的套利限制更多的是来源于信息,制度等外部约束,实证研究很难说明投资者的特殊心理因素是有效市场的障碍,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还未形成科学的体系。但是,在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间不断的挑战――应战过程,金融理论将得到不断的发展,更加具有预测力和解释力。
  • 详情 行为公司金融 理论研究发展及实践意义
    行为金融理论基本假设股票市场并非理性。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市场并非理性,股票定价往往偏离公司真实价值。行为金融以及管理决策行为的研究推动了行为公司金融(Corporate Finance)的兴起和发展。
  • 详情 中位理性
      行为金融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它是临床医学中的心理学与经济学中的金融分析相结合的产物,针对经典金融学理论的理性交易和有效市场假设提出了质疑。金融市场上一个又一个的“谜团”都无法用经典的金融学理论来解释,很明显,无套利均衡思想中的交易者“绝对理性”和“永远理性”都是不现实的。那么,如何测定理性的“量”,理性能够维持多“久”,本文将试图通过将理性本身作为一种产品进行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从而得出有创新性的结论。
  • 详情 中位理性
      行为金融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它是临床医学中的心理学与经济学中的金融分析相结合的产物,针对经典金融学理论的理性交易和有效市场假设提出了质疑。金融市场上一个又一个的“谜团”都无法用经典的金融学理论来解释,很明显,无套利均衡思想中的交易者“绝对理性”和“永远理性”都是不现实的。那么,如何测定理性的“量”,理性能够维持多“久”,本文将试图通过将理性本身作为一种产品进行经济学的一般均衡分析,从而得出有创新性的结论。
  • 详情 我国股市个人投资者行为研究
    决定并影响投资行为特征的因素,主要来自于投资者所处的交易环境,包括投资者所处的外部环境Eo和内部环境Ei。其中决定我国投资者行为特征的是Eo,即投资者所处的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等。在一个外部环境恶劣的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是政策依赖、寻求技术分析以及经验和感觉。因此要改善中国股市质量,要提高投资者的理性,并非简单投资者教育,而应该是改善交易环境,通过改革与完善投资者的外部环境,从而提高投资者的可预期性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