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

  • 详情 我国二元制经济体系下货币政策探讨
    长期以来,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常被人们批评为没有规则可循,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作者认为主要是我国二元制的经济体系。遗憾的是,对于二元制经济体系下的货币政策操作在国外几乎没有什么研究成果。本文在奥伯斯特菲尔德――罗戈夫(1995)模型的框架下,采用国际货币政策合作的福利分析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关注对象进行模型分析,发现:中央银行如果关注全国性的宏观经济形势进行货币操作要比关注地区性的操作福利成本要小。从而认为中央银行上收权限,划分大区分行的行为是正确的。
  • 详情 防范银行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融合中的风险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二者之间的联动性越发增强。商业银行因不再仅仅满足于单纯银行存贷业务的微薄收益而是越来越倾向于资本市场较高的收益,而在这种联动关系中,明显资本市场作用于货币市场的力度要更重一些,资本市场交易状况正在影响货币市场融资交易利率和成交量。因而银行必须认识到,加深对资本市场的研究进而防范资本市场风险是不可拖沓之事。本文分析列示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经由银行连通方式,而在该过程中银行风险的产生和几点防范举措。
  • 详情 货币市场基金实践运行的特点与风险分析
    货币市场基金最早出现在美国,是专门投资于各种货币市场工具的开放式投资基金,我国证券市场出现的准货币市场基金,与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市场基金还存在投资对象和变现能力的差距。货币市场基金在流动性、投资范围、报价方式和基金费率等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但是同样具有一定的风险,如利率风险、资金转移风险和违规风险,需要重视。
  • 详情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我国的实证分析
    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西方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论述。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变量,并运用协整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的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一般脉冲响应(GIR)分析等国外最新发展起来的经济计量方法,对我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传导途径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渠道与信用渠道相对独立,且都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比较而言,信用渠道对产出影响较大,而货币渠道对价格的波动解释更多。最后,我们提出要加快改革,为货币渠道最终成为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 详情 资产替代与货币政策
    本文认为,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均可视为源于资产相对收益率和风险变化所引发的,公众大规模资产替代的结果。文中对资产替代的概念、效应、成因和政策含义进行了探讨,构建了理论模型并对我国资产替代的特点进行实证分析。论文认为,要防范资产的异常替代,必须理顺相对收益率体系,关注资产价格,实行规则型的货币政策,用流动性总量与结构的控制来取代传统单一的货币量控制,并通过调节利率和汇率来促进有益的资产替代。
  • 详情 对外开放会带来经济波动吗?
    本文的目的是运用较为严密的实证方法来考察和比较东亚危机前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和东亚危机后中国这一世人瞩 目的转型经济国家在开放过程中,国内产出和货币、信贷水准及其波动受到外部影响的特征。 通过引入非对称 “时变波动”(asymmetric time-varying volatility) 特征的二元EGARCH-VAR实证模型,论文得到了以下三个主要的结论:第一、虽然为维持名义汇率的稳定,各国政府都积极地干预外汇市场,由此影响了当期内外利差的收敛,但从动态发展的角度上看,包括中国在内的4个国家其金融的实际开放程度都在不断加大。第二、除90年代国际资本移动的鼎盛阶段以外,各国发生的经济波动并不是由外部冲击直接带来的,更多的是在开放经济的环境下国内经济的不确定因素所导致。第三、通过各国经济波动特征的比较,可以发现汇率制度、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对经济波动有很大的影响。
  • 详情 全球外汇套利识别的理论和最优套利路径
    摘要: 全球外汇市场中是否存在外汇套利,传统判断方式是识别三角套汇机会是否存在。本文将三角套汇识别推广到识别任意N种货币中是否存在套汇机会。N种货币之间的相互比价形成真实的汇率矩阵A,而汇率矩阵有一些特殊属性: 它的最大特征值lmax可以揭示是否存在套利机会,而对应特征向量 G=[g1, g2, . . gi, . . . gn]T则可以用来表示 “虚拟金本位制度”下各种货币的含金量。通过特征向量之间的对比我们可以构造出无套利(Arbitrage Free Benchmark)的基准汇率矩阵B,将真实汇率矩阵A同基准汇率矩阵B比较,可以得出价值评估矩阵C=A/B, 指明在各个外汇市场各种货币低估或高估的程度从而指出最优套汇路径。由于首次赋予了汇率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以经济学的含义,并建立了直观的套利曲面的概念,将抽象理论形象化。最后通过例子说明以上的理论及识别套利路径的方法。 关键字:外汇 汇率 套利 资产定价 JEL: F31, F37, G15
  • 详情 微量递增存款准备金率对冲基础货币的可行性分析
    近年来我国央行外汇储备的增加形成了基础货币的内生性增长,央行在货币政策的操作上采取相机抉择,除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外,还运用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发行央行票据等操作工具,冻结基础货币或对冲外汇占款,央行在实现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以微量递增存款准备金率的操作方法,解决基础货币内生性增长的矛盾的构想。
  • 详情 小型开放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以新加坡为例
    根据国情的需要,新加坡选择了“监督带调整汇率制度”,本文介绍了这种汇率制度的特征,并通过新加坡与香港的比较,说明了这一制度的优势所在,但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并不能简单地复制到其他小型开放经济体,每一个国家都应根据国情选择和调整适合自己的汇率制度。
  • 详情 对票据业务政策的几点思考
    对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及收益作了相关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票据利率体系结构的建议;对央行再贴现现状作了分析,提出了再贴现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