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准备金政策

  • 详情 准备金政策新框架与内需结构调整
    因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软化、存款准备金的减少带来了货币政策低效或无效的局面。通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各项贷款征收法定准备金构建了一个准备金政策新框架,用以分析货币政策的需求结构效应,以实现针对性地调节总需求结构。并且,实行贷款准备金政策可以消减存款准备金的制度缺陷、重建准备金制度的威力、强化货币政策的效果。
  • 详情 金融亲周期性与准备金政策新框架——兼论对资产价格的调控
    金融系统的亲周期性在金融市场上的表现是信贷和资产价格的繁荣萧条周期,并对现行货币政策框架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结合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国际性的软化发展趋势,提出贷款准备金政策操作框架来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准备金制度。通过差异贷款准备金率来实现货币政策的结构效应与总量效应和对资产价格的调控机制,以及逆周期性调节。
  • 详情 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信贷和资产价格的繁荣萧条周期,在自我实现机制和金融加速器机制下,会导致金融风险的积累和金融失衡,金融失衡多以金融危机的方式释放。这种繁荣萧条周期与不当的货币政策有紧密关系。奉行“规则优于相机抉择”和以显性的或隐性的通货膨胀目标为最终目标、以利率为操作规则为最大特征的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对此表现的是宽容和无奈。与多数学者试图把资产价格纳入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的目标体系中的主张不同,本文提出一个兼具总量与结构的复合调控特征的贷款准备金政策主张,构建模型来说明贷款准备金政策对资产价格的调控和对货币区内成员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保持。
  • 详情 金融控制与贷款准备金政策工具的选择
    金融控制在经济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进程中至关重要,国家在实施金融控制的过程中需要选择切实可行并有效的战略工具。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大危机昭示着选择金融控制工具的重要性。虽然中国央行选择以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和官定利率政策等政策工具进行调控操作但仍属金融抑制的范畴。因此,主张选择贷款准备金政策作为推进中国经济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进程的金融控制工具。但在目前,存款准备金和贷款准备金政策可共存。
  • 详情 开放经济下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一个理论框架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这轮全球性金融危机凸显了以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和以美元为核心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制度性缺陷,改革现行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势在必行,建立货币区是较为现实的选择。但在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货币区不可避免“三元悖论”困境。本文提出的贷款准备金政策框架模型能够解决货币区在保证其内在要求的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基本前提下区内各个成员的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