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

  • 详情 银根紧缩与银行信贷资金行业配置行为——来自SVAR模型的经验证据
    本文从我国银行贷款传导渠道的典型事实出发,通过建立SVAR模型考察了紧缩性政策影响下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的行业配置行为。研究表明,当人民银行上调政策利率之后,银行会根据不同借款主体的可抵押品价值高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违约风险预期,并将信贷资金配置到抵押品价值较高的工业和商业贷款,同时减少了抵押品价值较低的农业贷款。这也就意味着,紧缩性政策的操作会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决定了银行信贷资金行业配置行为,并可能影响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 详情 资产价格波动如何影响实体经济波动:金融危机传导的资产负债表渠道
    资产价格波动会影响企业净资产,尤其在金融危机期间,会恶化企业资产负债表,提高企业融资成本和降低企业资金需求,引起投资和产量萎缩,实体经济下滑。本文得到的宏观经验事实是资产价格波动单向影响实体经济波动,为此构建资产价格波动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微观理论模型,并进一步提供微观经验证据。结果表明:资产价格波动通过资产负债表渠道并没有显著影响融资能力较强的企业,而只是冲击到融资能力弱的企业;实施新会计规则之后,资产价格波动借助资产负债表渠道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效果更明显。政策内涵是:公允价值会计规则会借助资产负债表放大资产价格波动效应,需要通过资本缓冲、前瞻性储备和更加透明的信息披露来解决;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需考虑私人经济主体是否具有资金需求,纳入资产负债表信息到政府经济政策框架中。
  • 详情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辨析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提出和运用皆有其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本文通过结合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可靠性和相关性、成本计量和价值计量、损益表观和资产负债表观、会计收益和经济收益等重要概念对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这两种计量属性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求在对比中深化对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的理解。
  • 详情 主权财富基金、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金融稳定
    本文首先探讨了主权财富基金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提出主权财富基金可成为财政政策一个行之有效地政策工具;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应与货币当局进行充分的协调,其投资对稳定汇率有一定作用;主权财富基金有利于提高国家资产负债表的稳定性;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配置对于本国以及投资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都有重要的影响。其次,本文探讨了主权财富基金对全球金融市场及其稳定性的影响,主要包括主权财富基金的风险偏好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对全球资产风险-收益组合的影响以及对股票风险溢价的影响以及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本文认为,主权财富基金对世界金融市场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有限的,它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稳定力量。主权财富基金对内有利于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对外有利于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 详情 从安然丑闻看证券市场的监管
    2001年12月2日,美国能源业巨头安然(Enron)公司根据美国《破产法》第11章向纽约南区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安然公司”在2001年9月30日的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总资产达618亿美元,这使得它成为迄今为止美国最大的公司破产案。 一个曾在全球500大公司中位列第7的公司,一个因年收入高达1000亿美元而让IBM、AT&T也相形见绌的公司,创下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破产申请保护纪录。 而这样的“丑闻”却发生在证券市场极为规范、证券监管非常得力的美国。
  • 详情 升息和紧缩背景下的银行股估值
    目前投资国内银行股有几大困惑:银行的绝对价值如何衡量?国内银行普遍盈利能力明显比国外银行低,但市场给予的溢价为何反而高?几家银行在业绩有明显差距的情况下为何价格走势趋同?如何解读银行股价格波动特征?股价对哪些因素最敏感? 我们通过对银行理论估值模型和价值驱动因素的分析,以及对中美银行股市场定价影响因素和估值差异进行分析,提出以下观点:1)银行股的长期价值中枢与盈利能力和权益增长相关,但由于市场短期并不关心银行如何达到高资产收益率,因此银行股短期走势与信息对盈利变动的影响相关。2)中美银行股估值水平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盈利增长率、盈利能力增长率和资本结构安排的差异,但由于所依赖的经济体和监管环境相差甚远,单凭这些区别无法说明国内银行股是否高估。3)在紧缩政策背景下,影响银行盈利波动的关键因素是货币政策、行业政策、利率和汇率政策、贷款质量、资产负债表风险。对风险的估算是投资的关键。4)目前国内银行的高度管制和利率等资金和产品定价非市场化导致非可控因素和经营受损风险与政策高度相关,但随着市场投资成熟度的提高和银行改革的深化,银行股价格将出现一个分化的过程,投资价值将由绝对价值决定。
  • 详情 论我国通货紧缩中的外生性货币特征
    有关我国货币内生性绝大部分文献基本上是以M1和M2为出发点的,即从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方进行研究。本文将从资产角度重新进行审视,将我国的货币供给细分为内生货币和外生货币。并用98年以后的月度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发现M2的发行量和我国的物价水平基本上不存在相关性,并不能作为衡量我国物价水平的一个货币指标。进一步分析我们得出,央行直接控制的外生货币甚至与物价指数存在负相关的关系,相反内生货币却对物价起着正效应。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作外生性货币紧缩现象,并由此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 详情 经营困境公司价值相关性研究
    本文运用计量经济模型探讨了中国上市公司价值的相关性问题。研究发现在决定中国上市公司价值的因素中,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对困境公司和正常经营公司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对于经营困境公司,权益的账面价值与股价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盈余与股价之间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对于正常经营公司,盈余与股价之间有正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规则和破产法规,对于健全中国的证券市场是非常重要的。
  • 详情 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重点对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与具体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机制有流动性支持、风险分散、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和企业的控制与监督。同时,资本市场可以通过影响储蓄转化为投资,形成健全、多层次的投资体制、通过资源配置和促进技术创新影响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以及通过影响私人储蓄意愿,通过改变边际消费倾向影响私人储蓄率等路径来实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目标的单一性,在相关制度安排上出现了一些先天性的体制缺陷,如行政特征明显,市场缺乏微观效率、证券市场股权割裂等,导致市场在发展与完善中对初始目标极强依赖。尽管如此,本文经验研究认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仍然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 1、证券市场直接筹资为企业提供巨额的发展资金。 2、界定产权,改变制度变迁的路径与制度转换阈值,使一些原本具有正外部效用但受制于路径条件的制度变迁得以进行,避免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剧烈震荡,促进了企业机制的转换。 3、优化配置资源,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 4、促进金融结构的优化,促进金融深化进程。 5、资本市场通过财富效应、资产负债表效应、托宾Q效应和流动性效应直接影响社会的投资与消费需求,促进储蓄总量的增长。 6、影响国家货币供给的结构与数量,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影响从而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 最后,本文以1994―2002年季度数据,对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发展进行回归与时序分析,并对其中的主要指标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论如下: 1、经济增长对股价指数运行具有显著影响。同时,由于我国股票价格指数的运行直接影响到市场筹资情况,并通过财富效应直接影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因而股价指数对经济增长也具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的显著性不如经济增长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强烈。彼此影响滞后一季度。 2、经济的环比增长率与资本化率、交易率、金融深化比率、财政支出比率、储蓄比率呈对数线性关系。其中,经济增长通过新增的交易价值来实现对资本化率的影响。 3、交易率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说明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对经济增长有明显影响,但要滞后一年时间,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的交易活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机制来实现。经济增长对市场活跃程度并无显著影响,可能与我国的“政策市”特征有关。
  • 详情 资本市场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
    本文重点对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与具体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增长主要机制有流动性支持、风险分散、降低信息不对称,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和企业的控制与监督。同时,资本市场可以通过影响储蓄转化为投资,形成健全、多层次的投资体制、通过资源配置和促进技术创新影响资本的边际生产率以及通过影响私人储蓄意愿,通过改变边际消费倾向影响私人储蓄率等路径来实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目标的单一性,在相关制度安排上出现了一些先天性的体制缺陷,如行政特征明显,市场缺乏微观效率、证券市场股权割裂等,导致市场在发展与完善中对初始目标极强依赖。尽管如此,本文经验研究认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仍然至少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经济增长: 1、证券市场直接筹资为企业提供巨额的发展资金。 2、界定产权,改变制度变迁的路径与制度转换阈值,使一些原本具有正外部效用但受制于路径条件的制度变迁得以进行,避免了制度变迁过程中的剧烈震荡,促进了企业机制的转换。 3、优化配置资源,促进企业规模的扩张和产业结构优化。 4、促进金融结构的优化,促进金融深化进程。 5、资本市场通过财富效应、资产负债表效应、托宾Q效应和流动性效应直接影响社会的投资与消费需求,促进储蓄总量的增长。 6、影响国家货币供给的结构与数量,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影响从而间接影响着经济增长。 最后,本文以1994―2002年季度数据,对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发展进行回归与时序分析,并对其中的主要指标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论如下: 1、经济增长对股价指数运行具有显著影响。同时,由于我国股票价格指数的运行直接影响到市场筹资情况,并通过财富效应直接影响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因而股价指数对经济增长也具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的显著性不如经济增长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强烈。彼此影响滞后一季度。 2、经济的环比增长率与资本化率、交易率、金融深化比率、财政支出比率、储蓄比率呈对数线性关系。其中,经济增长通过新增的交易价值来实现对资本化率的影响。 3、交易率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成因,说明资本市场的活跃程度对经济增长有明显影响,但要滞后一年时间,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的交易活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通过一系列的传导机制来实现。经济增长对市场活跃程度并无显著影响,可能与我国的“政策市”特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