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

  • 详情 AI智能体意见分歧与股票收益率预测
    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定价因素,股票意见分歧多由分析师预测差异来度量,但该指标具有低覆盖、高时滞、报喜藏忧等问题。为此,本文依照监管机构要求的投资者分类标准,构造保守型、稳健型、平衡型、积极型、激进型五类AI智能体,利用各智能体对股票新闻的评价差别构建AI分歧指标,识别由新闻引发的股票意见分歧。实证分析发现:(1)新闻意见分歧在当月推高股票价格,致使未来4个月股票产生较低的收益率和较高的暴跌概率。(2)在套利成本更高的股票中,意见分歧对股票价格的扰动更为剧烈。(3)意见分歧吸引小单和中单交易的追捧,引致特大单的反向交易。(4)新闻意见分歧导致股票高波动和价格高估,可以部分解释特质性波动率之谜。本研究弥补了意见分歧在当期推高估值的实证缺失,一定程度上解决了AI收益率预测的前视偏差顾虑。
  • 详情 小股东意见分歧与上市公司股票错误定价
    支持和引导小股东参与治理是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和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环节,对于健全投融资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和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4-2023年沪深A股非金融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小股东参与治理出现的意见分歧对股票错误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小股东意见分歧会显著增强股票错误定价;机制分析表明,小股东意见分歧通过减少公司特质信息含量、降低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信息传递效率影响股票错误定价;异质性分析表明,小股东意见分歧对错误定价的负面影响随信息不对称程度和融资约束程度的提高而增强,随投资目标财务相关性的增强而削弱。本文研究结论对于优化上市公司小股东治理机制,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 详情 政策文本分析与行业资产定价机制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研究
    在我国资本市场中,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对行业资产价格具有显著影响。本文尝试将政策文本纳入金融文本分析框架,构建政策——行业相似度指标体系,识别政策支持导向,并探讨其在行业定价中的作用机制。文章构建了涵盖多层级政策的文本数据库,分别采用传统模型(LDA和LSA)与大语言模型(LLM)识别政策中的行业提及频次,测算政策——行业相似度指数,并结合行业收益数据构建策略。文章进一步引入支持向量回归(SVR)识别不同行业的最优政策滞后期,提升策略表现。实证结果表明:LLM模型在政策主题提取上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基于政策相似度构建的行业策略在多阶段均展现出稳健的超额收益,且政策对行业的影响有长期滞后效应,行业反应通常在政策发布半年后。考虑现实市场约束,基于最优滞后窗口构建的单边多头策略也表现优秀,具备良好实用性,特别是在政策密集期(如2015、2020年)表现突出。本文的研究为政策信号的量化研究与行业资产配置提供了新的方法与实证支持。
  • 详情 有利为之还是被迫入局? ——寻租行为对企业年报文本可读性的影响研究
    要建立“长钱长投”的投资者市场,企业优质的文本披露必不可少。本文基于政企双向利益交换视角,利用深度学习技术(Word2Vec模型)构建年报文本可读性指标,检验寻租行为对企业年报文本可读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寻租行为显著降低了企业年报文本可读性。在机制分析阶段,研究证明了寻租行为会通过企业自利行为和管理者自利行为影响年报文本可读性,同时排除了官员主动敲诈能促进寻租对可读性负面影响的情况。异质性分析发现,内部治理手段、市场监督力量以及政府治理政策均能有效抑制寻租对可读性的负面影响。本文从信息披露视角拓展了寻租行为的经济后果研究,为优化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监管和深化反腐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启示。
  • 详情 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科技创新是关键,科技金融为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文基于201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科技金融、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标体系,检验科技金融对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科技金融能通过实质性创新、可持续性创新以及协同性创新三个维度,显著促进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且该促进作用表现出地区及投入异质性。一方面,科技金融对东、西部地区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另一方面,来自科技资本市场、企业的科技金融投入对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有更为显著推动作用。利用不同稳健性检验方法、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等内生性检验方法的回归结果仍然支持该结论。
  • 详情 个人投资者是聪明投资者吗?——来自科创板个人投资者新股中签后弃购数据的证据
    “注册制”改革后,新股弃购现象逐渐增多,已经成为新股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现象,对影响新股弃购因素的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投资者行为的理解,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以科创板个人投资者新股中签后的弃购行为作为研究场景,从“信息效应”和“关注效应”的视角结合发行人基本面、资本市场情绪和投资者关注度三个代表性指标研究了个人投资者新股中签后弃购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发行人基本面、缴款时市场情绪和投资者关注度均对个人投资者弃购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市场情绪是导致个人投资者弃购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2)2021年9月份科创板定价制度显著提升了个人投资者的弃购率,并且造成投资者弃购决策更加依赖市场情绪。(3)弃购率高的企业IPO后续表现较差,说明科创板投资者趋于理性,并且参与弃购的个人投资者是聪明的投资者。本文结果表明企业层面,市场层面和网络信息层面的信息能够影响个人投资者交易行为,并且科创板的个人投资者中存在聪明投资者。因此,监管机构应完善科创板主承销商包销制度,允许聪明投资者弃购新股将有效制约科创板的“三高现象”。
  • 详情 资本市场发行制度的完善有助于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吗?——基于注册制改革的准自然实验
    本文以我国逐步推行的股票发行注册制度为研究场景,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为研究方法,考察资本市场发行制度的完善如何影响上市公司的生产效率,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证据。研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注册制的推行可以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在采用企业TFP不同测算方法、增加行业固定效应和重新筛选数据等稳健性检验之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注册制的实行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促进企业研发创新作用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注册制实行对非国有企业、制造业行业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行业竞争度高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为了提升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能,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要继续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促进资本市场良性循环发展,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效率、鼓励企业务实创新。
  • 详情 私募股权基金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在二零二三年十一月十四日的行业研究报告中,国信证券的王剑研究 员提到日韩两国在发展的后期在资本市场中以投资高技术为主的私募主权 基金逐步替代以投资传统制造业为主的银行贷款,虽然没有提到相关文献, 不过如果属实的话似乎也不失为一个值得研究的有意思问题。由此产生的 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在全球经济体的发展中是否都存在这一现象?私募股权 基金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之间有什么相关性?这些可能都会成为一个有意 思问题。
  • 详情 “言行一致”还是“言行不一”?——基于基金持股的中国公募基金 ESG 表现研究
    “双碳”政策背景下,ESG 投资已成为主流投资机构的重要策略。文章基于基金持股来评估基金将 ESG 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中的程度,以探究 ESG 基金是否比传统基金具备更好的 ESG 表现。结果表明:(1)与传统基金相比,ESG 基金的 ESG 表现并不存在显著差异,ESG 基金存在“言行不一”的现象。(2) 业绩排名压力和缺乏外部监督可能是导致 ESG 基金“言行不一”的原因,而 ESG 基金“言行一致”主要由组织价值观驱动。进一步研究发现:ESG 基金能吸引市场上更多的资金流量。但投资者仅被基金外在的 ESG 标签吸引,未能区分基金在 ESG 表现上的差异。而获得更多资金流量的 ESG 基金并不能创造更好的超额收益。文章主要结论对我国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绿色金融体系具有一定政策启示意义。
  • 详情 公告溢价效应与资产定价:文本机器学习视角
    本文在中国股票市场中,针对上市公司公告文本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信息提取,研究了上市公司公告信息与资产预期回报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渠道。本文首先依据监督式训练方法构造了基于公告的文本情感词典,并以此为基础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公告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其次,本文探究了公告效应的预测来源,并进行了异质性分析。本文研究发现,基于机器学习的公告文本情感倾向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股票收益,在全样本中多空投资组合的平均年化收益达到了 20.04%。公告效应在小规模、成长型公司中溢价显著;与国企相比,民营企业的公告效应更显著。在对公告效应的来源分析中,本文发现金融机构关注度和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公司,公告效应相对较弱,而散户投资者的关注度会加强公告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