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理论

  • 详情 投资者态度影响了公司行为吗? 基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考察
    以股利政策为例,本文探讨上市公司的行为是否受到了投资者态度的影响。具体的,我们分析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用分红倾向,分红水平来度量)是否与市场对股利的态度(用股利溢价(dividend premium)来度量)相一致。结果显示,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前,上市公司的分红倾向、分红水平与股利溢价负相关;而当这一改革完成之后,分红倾向、分红水平与股利溢价显著正相关。本文的研究不仅从新的视角展示了公司行为如何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显示了在后股改时代规范上市公司短期行为的必要性。
  • 详情 上市公司“高送转”与管理层迎合
    中国市场上市公司“高送转”现象十分普遍,并成为投资者炒作重要题材。不同于传统的股利分配视角,本文基于投资者货币幻觉与管理层迎合理论,从高送转引起的“填权”效应入手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借鉴Baker et al.(2009)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投资者对低股价股票偏好程度越高、货币幻觉越严重,上市公司管理层越倾向于通过高送转来降低股价、迎合投资者需求,并且投资者低股价偏好程度越高,上市公司高送转的比例越高、送转后的价格越低。进一步结合投资者交易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高送转预案宣告后个人投资者净买入显著增加,且净买入的增程度加随着送转比例的提高而提高,而相应的机构投资者在送转宣告后净买入显著减少。此外,长期来看高送转后上市公司投资回报下降,说明基于高送转事件的买入是非理性行为。总体来说,上市公司高送转是管理层为了迎合个人投资者因货币幻觉产生的低股价偏好而采取的公司行为。
  • 详情 证券分析师预测“变脸”行为研究——基于分析师声誉的博弈模型与实证检验
    在金融市场上,证券分析师的预测行为通常会发生偏差。在股市高涨时,分析师随波逐流,常常发表过度乐观的预测;而当泡沫消退时,分析师则会掉头转向,发布与之前形成强烈反差的盈余预期或股票推荐。对于这种分析师基于市场状态而发布忽高忽低预测的“变脸行为”,传统的理论观点无法做出完整清晰的解释。本文试图将行为金融理论中日渐兴起的迎合理论纳入分析框架,运用声誉博弈分析的方式建立分析师迎合行为模型。该理论模型表明: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以获得更多的利益,分析师会迎合投资者的先验信念而故意发布有偏的信息。本文对中国金融市场上分析师的盈余预测和投票推荐行为展开了实证研究,为声誉博弈模型的理论预期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 详情 博士生论坛征文_噪音与证券分析师的迎合动机
    证券分析师是市场解读信息的重要力量。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分析师意见存在系统性的偏差。鉴于此,探讨分析师意见偏差背后的行为动机,剖析分析师意见对证券价格的影响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应用迎合理论,构建分析师与投资者之间的理性博弈模型,证明了在投资者具有信息劣势的博弈中,分析师的迎合动机会放大噪音对其购买意见以及均衡价格的影响。理性投资者并未能消除分析师迎合动机造成的股价噪音,从而从分析师角度,为股价对噪音的过度反应找到了一种理性的微观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