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加速器

  • 详情 中国式金融加速器: 全行业的“激进扩张”与“全军覆没”
    我国金融体系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风险的发展之路,才能扬长避短地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转型。我国金融体系、企业投融资具备三个鲜明特征,其一,政府政策和金融机构间存在共振特征,其二,存在显著的融资摩擦,其三,企业各项资产、融资工具存在风险传染特征。这三个鲜明特征与西方传统金融加速器理论基础假设相悖,会加强传统金融加速器的放大效应,加剧实体经济的波动。本文通过三种方式验证上述中国式金融加速器机制的存在,包括PPP政策冲击下典型行业与企业特征事实,引入三个特征假设后的金融加速器理论模型和进一步的数值模拟分析。本文还发现,缓和的调控政策和差别化的银行信贷策略可以缓解中国式金融加速器。本文成果有助于认识我国金融体系规律、防范化解实体经济风险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对金融监管亦有贡献。
  • 详情 “价格粘性”条件下我国金融加速器效应研究
    本文分别研究了“有价格粘性”和“无价格粘性”两种条件下我国金融加速效应的表现, 得到的结论是“价格粘性”和“金融加速器”都是影响我国经济变量冲击结构变化的因素, 但“金融加速器”影响能力远小于“价格粘性”的影响。总的来看在“价格粘性”的假设下, 放大了各个冲击因素对通胀、 利率的 “金融加速器” 效应, 缩小了各个冲击因素对产出的 “金 融加速器”效应,而各个冲击因素对投资和消费的“金融加速器”效应表现不同,有放大, 也有缩小的影响。
  • 详情 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问题解读
    在信息不对称性和金融市场不完善条件下,金融体系自身具有顺周期变化的特点;金融加速器机制、《巴塞尔协议》的资本约束监管机制以及金融机构自身的行为都会导致信贷供给更为严重的顺周期性,并放大经济冲击、影响宏观政策的效果。而美国为核心的“金融资本主义”模式进一步加重金融的顺周期性。因此,对金融顺周期性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值得梳理和借鉴。
  • 详情 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一个新的理论框架
    信贷和资产价格的繁荣萧条周期,在自我实现机制和金融加速器机制下,会导致金融风险的积累和金融失衡,金融失衡多以金融危机的方式释放。这种繁荣萧条周期与不当的货币政策有紧密关系。奉行“规则优于相机抉择”和以显性的或隐性的通货膨胀目标为最终目标、以利率为操作规则为最大特征的现行货币政策框架对此表现的是宽容和无奈。与多数学者试图把资产价格纳入现行货币政策框架下的目标体系中的主张不同,本文提出一个兼具总量与结构的复合调控特征的贷款准备金政策主张,构建模型来说明贷款准备金政策对资产价格的调控和对货币区内成员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