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控股公司

  • 详情 金融危机视角下金融集团风险监管研究
    摘要:在本次次贷危机过程中,受不同风险文化的影响,部分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采取的措施不尽相同,最终结局迥异。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金融丑闻表明,投资银行和衍生品业务已成为金融风险的策源地。本文立足于后危机时代的全球金融业发展趋势与背景,结合中国大陆金融业务综合化的实际情况和产融结合加快的大趋势,系统分析全球范围内金融控股公司风险控制成败两方面的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并针对中国大陆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防控与监管,建设性地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 详情 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一、 前 言 二、 金融控股公司基本概念与相关制度比较 三、 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沿革:以美国法为中心的研究 四、 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制与法律规制 五、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实证研究 六、 结束语
  • 详情 金融反垄断制度—资本市场新动力
    2007年3月至今,全球经济受次贷金融危机影响而未能延续增长势头,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经济体几乎陷入衰退,中国面临的巨大通涨压力亦在2008年第三季度出现逆转。其间,在国际金融市场接连遭受打击之余,我国资本市场的一泻千里使世人不得不深刻反思现有机制,探寻资本市场的新动力。纵观现有对我国资本市场新动力的大多建议,主要集中于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自主创新、金融混业、金融创新、人民币升值和中国经济高增长周期等,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对新动力的探讨都忽略了在强化金融监管呼声不断高涨下,以维护金融市场稳健发展为己任的金融反垄断制度在次贷危机升级为金融危机后已得到国际越来越多的关注,更忽略了金融竞争对资本市场的巨大奠基作用,金融反垄断制度必将成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资本市场发展的新动力。针对国内外金融市场正面临重大调整,尤有必要首先在国际层面厘清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金融垄断本质及欧美经济体凸显金融反垄断执法,之后,以证券承销、创业版、金融控股公司和产业投资基金等规范宜溶入金融反垄断制度为视角,前瞻地评析现行资本市场的制度缺失,为后奥运时代中国资本市场注入新的强劲制度动力。
  • 详情 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客户信息保护与共享、交叉利用问题的研究
    随着国内金融控股公司基于交叉销售的综合金融战略的实施,客户信息的收集、保管、使用和披露过程中涉及到的客户信息保护和在现有法律限制范围内的客户信息共享与交叉利用之间的协调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客户信息保护的角度区分不同客户信息来源探讨金融控股公司如何在现有分业经营的条件下实现跨系列的客户信息合规的交叉利用,真正实现集团综合经营的战略协同效应。分析了金融控股公司客户信息的分类和客户信息共享交叉使用的风险,最后详细分析了客户信息规范化获得和交叉使用的原则、策略与实施要点,以便中国金融控股公司在微观的操作实践层面真正实现客户信息的合规交叉利用,实现交叉销售的综合经营战略。
  • 详情 金融控股公司: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模式的现实选择
    本文认为随着我国加入WTO及经济的全球化,如何整合我国金融业资源日益提上议事日程。金融控股公司将成为我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度的现实选择。通过分析我国现有类似于金融控股公司的金融集团,在借鉴国外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经验的基础,结合我国金融业实际情况,就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组建、监管、发展模式等方面做了探讨。
  • 详情 由花旗集团看国内证券公司重组方向
    对比分析国内外金融机构的实力差距,借鉴花旗集团成功合并案例,探索国内证券公司重组方向,提出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方案。
  • 详情 入世后我国银行混业经营之模式选择与法律建构
    该文多角度地分析了入世后我国银行法律制度从“分业”走向“混业”的必然性;在比较西方国家几种混业经营模式主要特点和长短处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银行混业经营的模式选择方案,并对相关的法律设计提出了初步构想。
  • 详情 为企业战略服务的企业金融
    企业金融是个乍暖还寒的课题,是中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必然要遇到的。本文从阐述企业金融含义开始,阐明了企业金融的六个作用,讨论了企业金融与专业金融机构的比较,论述了企业金融业务选择的原则和范畴,重点研究了企业金融机构的组织形式,提出了组建以财务公司为核心的金融控股公司的方案,对解决我国大型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金融业务需求具有参考意义。
  • 详情 瑞穗金融集团实践视角的金融控股公司控制问题研究
    本文系统地介绍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控股公司之一??日本瑞穗金融集团的成立背景与过程,整合过程,管理框架,及其风险管理、合规性管理、内部审计管理三个子系统的基本政策、管理结构、基本措施。同时还介绍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实践。 通过对瑞穗金融集团成立及整合的过程进行分析,比照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对金融控股公司控股对象经营的金融业务、所处的监管环境、客户群、经营地域、人力资源、资产组合、资金来源、其它股东等方面应加以控制,同时从经济周期、监管体制变革、控股目标与控股公司的经营状况及技术条件等方面控制控股时机,并在股权与业务方面对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后的整合加以控制。 瑞穗金融集团以瑞穗控股公司为载体对整个集团进行控制,虽然管理层次多,管理难度大,但其组织结构完整,风险管理、合规性管理与内部审计管理三个子控制系统也是条理分明,对不同的风险都有专门机构予以控制,并制定了确定的程序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建立日常控制体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参照瑞穗金融集团的实践,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特征进行识别与界定之后,本文提出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控制目标:资产安全、财务可靠、行为合规的公司目标,风险度量与控制的金融公司目标,以及进行资本控制的金融控股公司目标。本文认为,资本控制是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的核心目标,而对风险的度量与控制是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的日常工作重心。 依据这三层目标,参考瑞穗金融集团的情况,本文提出金融控股公司各相关机构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资本控制、风险度量与控制、资产安全、财务可靠、行为合规、内部控制机构建设、监管当局的作用等八个方面的控制原则,为构建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系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 详情 对欠发达地区地、市金融机构股份制整合的构想
    正式加入WTO以后,我国金融制度对外的承诺已经进入的实质性的实施阶段,为了应对加入WTO后对我国金融体系所造成的冲击,我国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纷纷采取措施,加快了在体制上、制度上、人事上、业务上的改革步伐。为更好地优化和整合自身资源,国有商业银行在加强与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业务联合、收购进行股份化改造的同时,对经济效益不好的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机构,采取了战略性退出。一些经营亏损,负担过重的支行乃至中心支行,被撤消或缩编。 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环境等原因,欠发达地区在建国后五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与发达地区形成了较大的差距,而在前些年的企业转制过程中,由于一些欠发达地区的行政首长没有注意到保护金融的重要性,采取以逃废银行债务为目的的企业改制,使本来就发展欠佳的欠发达地区的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直线下降。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利益因素的驱动,再要国有商业银行像原来那样,不顾自己死活地去支持地方的发展已不可能,银行“嫌贫爱富”的本性已逐渐体现,对欠发达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金融机构实行战略性的撤并,就是残酷的现实。 然而,国有商业银行并非十分愿意这样从自己经营了几十年的阵地上撤出,而是出于无耐。因为,如果从一个地、市将机构撤并,国有商业银行本身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首先是对撤并行职工的安置和处置问题,还有原有债权、债务的转移问题、设施网点的变卖问题等等。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国有商业银行机构,是不是只有撤并这一条路可走呢? 怎样解决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资金需要与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基层组织效率低下、亏损严重之间的矛盾呢?该论文进行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就是在各大国有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彻底进行股份制改造之前,对欠发达地区的基层金融机构进行局部的股份制改造整合,即对欠发达地区现有的各金融机构的资产进行股份化细分,由各家按相应的持股比例,共同组合成一个股份化管理的新的区域性股份制金融机构,也可以说是区域性的金融控股公司。这一新的金融机构以标准的股份公司方式发起设立,由股东大会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等重大事项由董事会作出,新的金融控股公司由聘请的具有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专业CEO进行管理和运作。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根据其所持有的股份比例,在新的公司中行使投票权。文章还就这一改革的思路之所以可以成立的几点原因进行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