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生态

  • 详情 我国自然利率的测算及其货币政策价值
    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问题由来已久,其存量的形成有着深层次的体制性和政策性的金融生态环境原因。 在近年来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持续“双下降”的前提下,本文以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信贷激增为 背景,试图从金融生态的角度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演变轨迹、成因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以设计出防 止不良贷款反弹、控制信贷风险积聚的方法和路径。
  • 详情 当前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态势及其风险控制路径
    我国银行业的不良贷款问题由来已久,其存量的形成有着深层次的体制性和政策性的金融生态环境原因。在近年来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的持续“双下降”的前提下,本文以应对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信贷激增为背景,试图从金融生态的角度对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的演变轨迹、成因和发展态势进行分析,以设计出防止不良贷款反弹、控制信贷风险积聚的方法和路径。
  • 详情 投行的黄昏 私募的黎明:金融海啸后全球金融的新格局
    经济衰退往往是一个打破常规、构建新秩序的时机,尽管现在低迷的情绪仍然笼罩着全球资本市场,但重大改变正在发生。1937年的大萧条,美国通过《格拉斯蒂格尔法》(Glass- Steagall Act),实现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之间的分业经营,加上《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颁布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成立,促进了美国企业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大型企业摆脱商业银行的控制,纷纷在经济恢复后上市融资,直接确立了投资银行在美国资本市场的王者地位。 而2007年因次级贷款所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正在重建资本市场的秩序,独立的投资银行不复存在,大量的投行业务(例如IPO承销、购并顾问)被正在崛起的巨型商业银行内部所吸收,基于资产的业务(例如资产证券化和衍生产品)正处于痛苦的“去杠杆化”过程。投行为产业界提供资本血液的功能正在被新兴的私募资本所取代。这些新兴的私募资本正为重组全球的产业结构贡献新聚合的金融资本与人力资本,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全球金融市场的格局。 本文先从历史角度分析投行如何自掘坟墓、一步步走向穷途末路,私募资本如何兴起;然后在金融生态系统裂变的分析上,试图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全球金融市场的崭新图景。
  • 详情 基于金融生态系统极化效应的实证分析
    本文首回顾了国内外关于金融生态系统的研究情况,随后提出了区域经济学视角的金融生态理念,建立相关的计量经济模型,以人力资本和资金为因变量,运用SPSS16.0统计软件,评估了全国286个地级市金融生态系统的极化效应。最后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 详情 山东省金融资源配置的思考
    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总体不高,这会对今后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本文从金融资金、融资结构和金融市场三个方面对山东省金融资源现状加以描述,并对其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简单的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山东省金融资源配置的建议,包括发展金融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健全现代金融体系;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 详情 从金融生态视角透析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
    一国的金融安全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的金融生态是否优化。由于我国是一个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目前还存在金融市场结构、金融交易主体、金融生态内外环境等方面的失衡现象,使得金融生态基础薄弱。当面临金融全面开放这种强制性制度冲击时必将影响到我国的金融安全。本文借助经济学“木筒效应”的原理,运用“削长边补短边”方式,通过不断优化金融生态来抵御这种强制性的外部冲击,确保我国的金融安全。
  • 详情 略论当前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构想
    本文从几组曲线引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金融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如何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笔者针对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面临的体制、制度以及市场失灵等方面的约束,提出了以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新农村土地产权流转为切入点,以新农村信用建设为依托,逐步构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保障体系。
  • 详情 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居民收入分配关系的经验分析
    本文研究了中国资本市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相关研究,提出了资本市场可能影响收入分配的渠道,利用相关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资本市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我国资本市场对收入分配有影响,特别是信贷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对于收入差距的缩小有积极作用,不过总体上资本市场对于我国收入差距的缩小的作用还很小。资本市场指标和收入分配指标间有微弱的倒U关系。文章认为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尚属于低收入国家之列,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高,又处于转轨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在相关制度安排上出现了一些先天性的体制缺陷,发展尚不规范,特别是面向中小企业和农村的资本市场发展很薄弱,资本市场的信贷配给还较严重,等。文章提出,良好的资本市场,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可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增长与公平的双赢。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金融,实现资本市场和谐发展,就必须加快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构筑和谐金融生态,加快金融创新,加快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和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农村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创造条件实现资本市场的广化效应, 这样才能实现惠及穷人和公平的经济增长。
  • 详情 从金融生态失衡透视民间借贷的再度活跃
    本文通过从金融生态失衡的视角,深入地分析了当前再度活跃的民间借贷,认为金融生态失衡是民间借贷再趋活跃的诱因。并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阐述了民间借贷产生是金融生态自我调节的产物,它的再度活跃是经济转轨时期的特定产物。就此,本文从政策定位、法律地位以及制度安排方面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 详情 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调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 规划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战略任务,金融扶持尤显重要,但农村金融生态脆弱,特别是农村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问题表现突出。本文通过对清流个案研究,分析了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