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企关系

  • 详情 银行信贷、风险投资与中小企业创新研究综述
    随着企业创新越来越受到社会以及学术领域的关注,如何缓解中小企业创新信贷融资约束成为我国金融业的重点探讨方向之一。为此,本文通过剖析企业创新能力的微观影响因素以及融资特征,分析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中小企业在面临融资约束时,关系融资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途径,然而关系融资会催生信贷寻租,降低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为此文章提出缓解中小企业创新融资的潜在路径,包括宏观层面上的强化放贷人权利保障,中观层面上健全信息环境,尤其是第三方资源,微观层面上银行从信贷技术综合运用上突破。针对中微观层面上,探讨银行信贷与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创新融资上是否有合作的空间,文章分析了风险投资对中小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以及风险投资对促进银企关系,促进信息对称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提出结论以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 详情 通才vs专才:高管工作经历与企业并购行为
    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特别是在党中央提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之后,如何“识才”、“用才”更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手工整理2002-2015年共计3730位公司CEO的详细个人简历信息,构建高管“通才指数”,研究CEO通才指数如何影响企业的并购行为及并购绩效。研究发现:(1)相比单纯职业经历的CEO(专才型CEO)而言,复合职业经历的CEO(通才型CEO)更擅长主导并购活动——通才型CEO发起的并购活动更为频繁,该结论在通过Heckman两阶段自选择模型、PSM样本回归、考察CEO变更事件、通才指数的不同构建方法、控制CEO天赋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通才型CEO所开展的跨行业和跨地域并购更为频繁,且更多地涉及其过去任职过的行业或地域。(3)通才型CEO主导的并购活动可以获得更好的短期市场反应和长期绩效,这主要源自通才型CEO在并购完成后吸纳了更多的金融机构股东、强化了银企关系并聘用了更多具有政治关系的独立董事。进一步研究发现:通才型CEO具有更高的风险承担偏好,促使其敢于发起包括企业并购在内的高风险决策。这些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高管个人工作经历如何影响公司财务行为的研究,对于企业如何选才、用才,以提高企业并购效率、促进企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详情 法律诉讼、银企关系与企业融资(博士生论坛征文)
    诉讼是一种高成本解决利益冲突的方式,一般是在双方关系僵持到破裂甚至公开对立时才使用。当银行对不能及时归还借款本息的企业提起诉讼时,一方面破坏了银企关系,作为一种惩罚也破坏了声誉的隐性契约作用,其“社会实施”机制导致企业原有的声誉资产丧失,造成了企业信贷融资规模的大幅下降,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相比也有显著差异。对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检验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借款可得性受到的影响要比非国有企业小,政府的“援助之手”为国有企业提供隐形担保,信贷歧视现象依然存在。而与政府结交、建立政治关联,可以有效缓解非国有企业的信贷困难。
  • 详情 银企关系与中小企业成长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对我国18个城市1186家中小企业的样本调查数据,对我国银企关系和中小企业成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中小企业建立关系银行数量越多,维持银行关系时间较长,对企业成长均有负面影响。但是,中小企业与银行建立实质性融资合作关系越深,越能够促进企业的成长,并特别在规模较大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处于弱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企业群体中体现。本文为中小企业银行关系理论在中国的实践提供了经验证据,揭示了中小企业培育银企关系的应用价值。
  • 详情 银企关系中的道德风险分析
    转轨国家经济中的银企关系问题是关系到国有企业和银行系统健康发展和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银企关系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历来是银企关系中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微观经济中,产生这种道德风险的根源在于政府与银行的借贷政策的预算软约束,以及缺乏竞争性的、集权的金融制度。事实上,在这一体制条件下,银行居于债权人位置却不能对企业的道德风险行为实行有效地控制,进而恶化企业的治理结构。不仅如此,银企关系中的道德风险还破坏了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导致银行危机和经济动荡。
  • 详情 长三角区域金融合作与商业银行错位竞争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要求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加快上海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合作的内涵是服务、促进和引导经济的发展,经济金融联动关系的基点是银企关系,长三角区域商业银行合作最现实的方式是寻求内部联动,通过错位竞争,使金融资源在更广泛的领域流动和选择,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和经济金融的良性协调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