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绩

  • 详情 股权结构、高管激励、董事会与银行业绩: 中国商业银行的证据
    本文基于中国商业银行2005年与2006年的年报数据,研究了中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高管激励、董事会三个方面的银行治理机制与银行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政府持股比例与银行业绩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战略投资者持股、管理层持股,均有利于提高银行业绩;银行大股东控制效应不明显。此外,董事会规模存在显著的业绩正效应,具有金融从业经验的独立董事真正发挥了公司治理功能。
  • 详情 基层行长的特征、履职水平与银行的业绩和风险控制:以四川454 位行长的数据为例
    本文根据四川省境内工、农、建、中、交五家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共454位市、县级分支行正行长的特征与履职水平评分数据,以及五家银行四川省分行的业绩与风险控制数据,研究了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基层分支行行长的特征、履职水平与银行的业绩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基层分支行行长的年龄分布合理、经济与金融工作平均年限较长;但是,任现职年限较短,分支机构高管人员的岗位交流现象普遍。进一步的检验表明,金融工作年限越长,履职水平越低;专科毕业的行长具有更低的履职水平;市级分行与中心城市支行行长的履职水平高于县级支行行长。结果表明,基层行长的特征显著影响其履职水平,继而影响整个银行的经营业绩与风险控制水平。
  • 详情 交行A股+H股模式对国内上市银行影响不大
    尽管国内上市银行总体估值水平高于全球上市银行估值水平,但与含H股的A股水平相当而估值水平较为合理。但是,大部分上市银行的估值水平已经与全球上市银行估值水平接近,少数甚至低于香港上市银行。如果考虑到含H股的A股价格对H股溢价不低于30%,则国内大部分上市银行价值存在低估。同时,过去一年,含H股的A股中,有业绩支撑的公司的A股价格总体趋势上升而H股向A股靠拢,而国内上市银行业绩普遍稳步增长,因此国内上市银行在国际接轨(首先与香港市场接轨)过程中整体不会受到多大负面拖累,但部分上市银行将有较大上升空间。
  • 详情 银行经济资本研究之三:经济资本和银行业绩衡量
    银行经济资本具有两大功能-支持风险业务和创造价值。银行在经济资本管理中,只考虑风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银行之所以从事风险业务,投资者之所以从事风险投资,目的都是为各自的投入带来价值增值。经济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主要功能是:产品定价,衡量业绩和建立激励机制,指导战略和业务决策。而合理准确地衡量业绩又是银行创造价值的基础,它也成为银行业在近20多年来最为关注的主题之一。本文旨在探讨银行业绩衡量的演变,EC在业绩衡量中的作用,经济学业绩衡量的模式、意义和银行的运用实践,业绩衡量与业务决策、资本配置的关系。本文分以下部分: 1,银行业绩的经济学衡量 2,资本成本的计量 3,银行业绩衡量的模式和方法 4, 案例分析
  • 详情 产权、市场结构与中国银行业绩效――兼论中国银行业改革
    本文引入产权结构变量修正了传统的SCP(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并基于该框架利用截面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2000-2004年间以产权改革为主导的中国银行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产权结构单一和行业过于集中是影响银行业效率和绩效提升的两个主要因素;产权和市场结构对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绩效影响是不同的,产权结构和市场机构对国有商业银行绩效影响显著;而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结构对绩效的影响更大。因此当前的银行业改革在侧重于产权改革的同时不能忽视行业市场结构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