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槛效应

  • 详情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兼论“太关联而不能倒”和“太小而无法竞争”
    金融创新分散风险的行为虽然对提升金融效率有益,但通常也伴随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累积。本文改进最新的“去一”法,运用云计算技术和分年度各2000万次蒙特卡洛模拟实验,测算2010-2021年包括中小银行在内的684家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值和易被忽视的间接关联风险,深度理论思考并实证探索银行数字化这一金融创新的伴生关联风险溢价,以及其系统性风险累积效应源泉。主要结论如下:首先,针对第一个新视角,银行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科技相关度提高基础资产相关度,从而产生了易被忽视的间接关联风险。这主要是因为中小银行跟随性创新引致了基础资产同质化,大银行则不显著。其次,针对第二个新视角,商业银行的数字化具有显著的系统性风险累积效应。这主要由个体风险主导,而总关联风险则显著下降,说明数字化虽然有助于分散风险,但激励了总量的风险承担水平。具体来说,其有利的一面在于拓展了新投融资渠道,降低了同业投资和负债,实现风险分散。除间接关联风险之外,其负向机制在于新投资渠道使得商业银行有能力进行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配置,但是对盈利能力提升作用不明显,导致提升了其风险承担乃至个体风险水平。最后,进一步探索研究表明,大银行通过数字化下沉业务的挤压效应,使中小银行表现出“太小而无法竞争”的现象,是系统性风险累积的主因。具体来说,中小银行在大银行数字化下沉业务的挤压下,导致数字化开拓新业务承担较高风险的同时,盈利效果、融资成本和风控优势均不明显。并且排除了监管约束和数字化门槛效应的替代假说。上述研究拓展了“太关联而不能倒”的理论以及发现了“太小而无法竞争”的典型现象,也有助于丰富关于银行数字化上述两个新视角的理论认识,并且对于推进数字金融的穿透式监管和行为监管,从源头上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政策参考意义。
  • 详情 中国商业银行绿色债券发行动机实证研究 ——基于监管套利的视角
    本文从监管套利的角度对中国商业银行发行绿色债券的动机进行实证研究。控制了样本选择偏差和内生性影响后我们发现,流动性越差的商业银行越有可能通过发行绿色债券融资。此外,门限回归的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充足率对于商业银行发行绿色债券的数量存在某一“门槛效应”,当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低于该“门槛”时,商业银行发行绿债的数量不受其流动性状况的影响,但当资本充足路高于该“门槛”时,商业银行发行绿债的数量与其流动性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性差的中国商业银行更愿意承担更高的绿债发行成本进行融资。市场现状显示,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政策环境为商业银行的监管套利提供了空间。本文的结论为监管部门改进绿色债券的发行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详情 金融发展一定会促进经济增长吗? ——基于改革开放40年不同地区发展水平下的实证研究
    本文采用全国31个省(市)1987-2016年面板数据,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门槛变量来衡量不同地区发展水平,运用动态面板门槛模型,探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地区发展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只有当地区发展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之后,金融发展会显著促进当地经济增长,而在中低地区发展水平区域,金融发展会抑制当地经济发展;第二,地区市场化程度、国有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人才错配”、制度质量和营商环境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双重门槛”效应;第三,随着地区市场化程度的ᨀ高,金融发展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明显加强;而当地区国有部门就业人数增加时,寻租等非生产性活动的ᨀ高会抑制当地的经济增长。
  • 详情 数字普惠金融是否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面板门槛分析
    本文选用 2011-2018 年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 构建线性面板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 验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 并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检验。 研究结果显示,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且具有门槛效应, 在经济发展初期, 这一收敛作用效果更为明显。 中介效应分析推断出数字普惠金融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且促进经济发展, 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却能小幅度地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但总体来说, 仍以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作用为主导效应。
  • 详情 数字普惠金融是否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面板门槛分析
    本文选用 2011-2018 年省级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构建线性面板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验证数字 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并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数字 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具有门槛效应,在经济发展初期,这一收敛作用效果更 为明显。中介效应分析推断出数字普惠金融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且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水平 的提升却能小幅度地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总体来说,仍以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 作用为主导效应。
  • 详情 中国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ADL模型实证检验1995-2004年中国和世界主要股市的实际收益与通货膨胀在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股票实际收益与通货膨胀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与西方主要成熟股票市场相比并不异常。经过检验发现,股票收益与实质经济和货币政策都呈现不显著的负相关,并不支持代理假说;同时,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通货膨胀提高了实际收益,通货紧缩降低了实际收益,通货膨胀幻觉是导致股票收益与通货膨胀呈现负相关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