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

  • 详情 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与中国企业升级困境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气候政策在中国经济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有文献已经关注到气候物理风险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但较少考察政策维度的气候风险即气候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构建了公司层面的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并考察了其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会诱发企业升级困境,显著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指数每上升 1 个标准差,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约5.2% 个标准差。机制分析表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会挤出实体投资和绿色创新投资,挤入金融投资,从而抑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在风险传导较强、风险应对较差以及政策引导比较薄弱的企业中更加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气候政策不确定性所导致的企业升级困境会弱化其市场竞争力和价值链话语权。文章研究表明,政府应关注气候政策不确定性问题,通过营造更加稳定的气候政策预期来缓解企业升级困境。
  • 详情 新闻叙事与资产定价——来自大语言模型的证据
    投资者对宏观经济风险的评估如何影响资产价格一直是实证资产定价的难点之一。已有研究指出新闻文本会改变投资者对宏观经济的判断和预期进而影响股价,但如何有效提取与宏观经济风险相关的文本叙事信息来解释或预测资产价格变动,尚未达成共识。本文基于2007-2021年中国七家专业财经媒体的新闻报道数据,首次结合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BERT大语言模型来测度新闻叙事注意力信息,然后利用稀疏工具主成分(Sparse IPCA)估计影响基本面的状态变量和影响资产价格的叙事定价因子。基于A股市场的实证检验发现:第一,本文利用新闻文本估计的状态变量对于消费、产出、国债收益率等宏观经济指标具有显著的预测效果,这表明新闻叙事蕴含着影响经济运行的信息。第二,相比CAPM、三因子等基准模型,基于新闻文本构建的叙事因子模型能更好地解释资产错误定价现象,并对未来资产价格的变化有更强的预测能力。第三,与基于关键词的文本分析方法(如LDA主题模型)相比,利用BERT提取文本信息可在保证因子模型简约性的基础上获得更优异的定价效果。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解释资产横截面收益差异有新的启示,同时为应用大语言模型于经济金融学研究抛砖引玉。
  • 详情 公告溢价效应与资产定价:文本机器学习视角
    本文在中国股票市场中,针对上市公司公告文本数据,采用文本分析机器学习方法进行信息提取,研究了上市公司公告信息与资产预期回报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渠道。本文首先依据监督式训练方法构造了基于公告的文本情感词典,并以此为基础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对公告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其次,本文探究了公告效应的预测来源,并进行了异质性分析。本文研究发现,基于机器学习的公告文本情感倾向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股票收益,在全样本中多空投资组合的平均年化收益达到了 20.04%。公告效应在小规模、成长型公司中溢价显著;与国企相比,民营企业的公告效应更显著。在对公告效应的来源分析中,本文发现金融机构关注度和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公司,公告效应相对较弱,而散户投资者的关注度会加强公告效应。
  • 详情 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与实体企业系统性风险
    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叠加的复杂形势下,妥善处置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是确保当前我国经济稳定和发展安全的关键。文章以2010-2020年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采用2015年新《预算法》的正式施行作为外生政策冲击构造准自然实验,深入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实体企业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通过杠杆失衡机制和信用关联机制,有效降低了实体企业的信贷错配、过度负债及杠杆操纵水平,显著弱化了实体企业间的担保关联和因影子银行与金融化活动引致的信用风险关联,从而有力缓释了实体企业的系统性风险。这一效应在政府隐性担保强、金融监管程度弱及城投债务期限长的地区尤为明显。经济后果上,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实体企业系统性风险的积极缓释效应,最终有利于促进企业经营业绩的平稳增长。文章的研究揭示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具有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以及消除经济增长隐患的重要政策效果,对于深化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改革和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理论启示。
  • 详情 碳价格,绿色投资与债券信用利差
    “双碳”目标下企业的绿色投资及风险管理策略受到预期碳价格变动的影响,并且绿色投资最优决策需要企业权衡投资不足的机会成本和绿色债务无法偿还的违约成本。考虑外部融资风险和随机流动性冲击,本文建立一个理论模型,量化研究碳价格对企业最优绿色投资规模和绿色债券信用利差的影响机制。碳资产可被质押使得碳价格在直接影响违约边界的同时,也通过影响绿色投资规模间接影响企业的违约边界,且模型发现由于碳价格对企业违约概率和违约成本的非对称影响,碳价格对信用风险的直接影响大于间接影响。理论结果与进一步的实证分析表明:碳价格的提高能够改善绿色投资企业的信用风险,降低绿色债券信用利差;存在碳价格的高低双重门槛来决定企业的最优绿色投资决策,当碳价格低于影子价格时,随着碳价格的提高,最优绿色投资规模增加、现金持有水平降低,而当碳价格处于显著大于影子价格的较高水平时,碳价格的提高反而降低最优绿色投资规模、提高现金持有水平;此外,当碳价格分别大于和小于高低门槛值时,企业绿色债券信用利差随着绿色投资规模的增加而分别相应地增加和减少。本文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碳定价机制对企业绿色投资决策和绿色债券定价所发挥的作用与微观机理。
  • 详情 金融不确定性与宏观经济尾部风险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金融不确定性与经济下行风险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证研究进行检验。理论模型基于风险积累渠道描述了金融不确定性通过干扰银行部门正确预期的形成,影响其主动风险承担水平,并最终影响经济下行风险的传导机制。实证部分基于 Jurado et al(2015)的大数据方法构建金融不确定性指数,并使用分位数回归从宏观层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扩张波动期的金融不确定性对中长期经济增长左尾分布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是由于扩张波动期的金融不确定性会使银行部门预期向好偏差,银行部门将提高其主动风险承担水平,从而增加中长期经济下行风险;紧缩波动期的金融不确定性将使银行部门预期向坏偏差,进而导致其主动风险承担水平下降,但该风险积累渠道发挥的作用较弱,此机制下金融不确定性对中长期经济下行风险的抑制作用不明显。
  • 详情 盈利季节性的市场反应 ——基于中国A股公司的研究
    以2002年至2018年A股上市公司的季报量化了公司的盈利季节性,考察了市场对盈利季节性的反应,并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解释了其原因。研究发现,相较于盈利旺季而言,股票在其盈利淡季的盈余公告发布期间能够获得更大的累计超额收益,且买入盈利淡季股票、卖出盈利旺季股票的套利组合在经过标准风险因子的调整后每月能够获得显著为正的超额收益:同时,相较于其他季度而言,股票在盈利淡季的盈余公告发布后具有更大的未预期盈余。结果表明,由于市场参与者受代表性启发(Representativeness Heuristic)认知方式的影响,对盈利淡季近几年持续的低盈利情况反应过度,因此对该季度的盈利产生悲观情绪而低估该季度的盈利,故盈利淡季的盈余公告发布后能获得更大的超额收益。
  • 详情 中国A股市场不确定性溢价与融资融券的不对称性
    本文基于Jurado et al.(2015)提出的大数据分析方法,提出了基于中国整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不确定性的个股不确定性的度量方法,并检验了在存在卖空限制的中国A股市场中的不确定性的定价,着重研究了融资融券的不对称性对个股不确定性定价的影响。股票特质性波动率刻画了股票收益率中不能被市场风险因子解释的波动,通常被用于度量不确定性,本文提出其中与宏观金融不确定性的相关部分才会在市场中被定价。本文提出利用股票收益率与宏观金融不确定性指数的绝对相关系数来刻画在市场中被定价的个股不确定性,并发现不确定性越高的股票预期收益越低,即不确定性溢价在A股为负,这与Miller(1977)的理论相一致,即在存在卖空限制的市场上,不确定性越大的股票其价值被高估程度越大,因此预期收益率越低。本文进一步发现融资融券限制放开之后,不确定性的负溢价略有降低,市场的定价效率有所改善但并不明显,反映了市场中存在的卖空限制和隐性卖空成本较高,及其对市场定价效率的负面影响。因此,在中国A股市场合理地放开融资融券限制,特别是有效降低融券成本、引入长期投资者提供优质券源,能够降低融资融券的不对称性,改善市场的定价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
  • 详情 对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担保问题的公开问责真的有效吗?—-来自城投债发行定价和新增规模的证据
    中央财政部和审计署于2017年起开展了针对地方政府违规举债担保行为的核查和公开问责工作。本文从城投债切入,评估该公开问责对当地新增隐性债务的影响,发现:公开问责通过严厉“问责”大大激励当地省级政府去排查整改类似问题,从而削弱当地各级政府的举债激励和担保意愿,更低的举债激励缩减了隐性债务增量。继而投资者通过“公开”的问责信息,预期到当地各级政府的担保意愿下降,从而隐性债务融资成本增加,进一步缩减隐性债务增量。当公开问责力度更大时,上述效应更强。由此,本文提出要落实公开问责的严肃性和常态化安排。
  • 详情 管理层业绩预告有助于缓解盈利季节性的股市异象吗?
    现有研究发现,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盈利季节性的股市异象:处于盈利淡季的股票在盈余公告期间会比处于旺季的股票获得更大的累计超额收益。如果管理层在盈余公告前发布业绩预告,能否有效地抑制投资者的非理性预期、降低盈余公告期间盈利季节性的股市异象?本文以2010至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发现:首先,A股市场在业绩预告期间也存在盈利季节性的股市异象。处于盈利淡季的公司在业绩预告期间比处于盈利旺季的公司平均可多获得2.1%的累计超额收益;其次,盈余公告和业绩预告期间,处于盈利淡季的公司比处于盈利旺季的公司有更大的股价波动率和股票交易量。第三,在盈余公告前发布业绩预告,能显著抑制盈余公告期间盈利季节性对收益率、股价波动率和股票交易量的预测能力。第四,自愿性业绩预告、与盈余公告的间隔时间越短的业绩预告抑制作用更明显。在更换盈利、盈利季节性、累计超额收益测度指标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存在。表明管理层业绩预告能有效地降低投资者的非理性预期,提高股票定价效率。研究结果对市场建设和投资者决策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