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

  • 详情 银行利差多维度量及影响因素:基于中国银行业1998一2006年经验证据
    合理的银行利差有利于商业银行创新业务的发展和效率的提升,本文从多维视角 度量了银行利差,拓宽了传统意义_L银行存贷利差的含义,考虑了中间业务影响的会计利差和 反映市场势力的勒纳指数的边际利差,并对中国商业银行1998一2006年的利差进行了实证分 析。结果表明,我国银行利差基本处于一个适中且偏高的水平,并呈现上升态势,这不利于商 业银行业务结构的调整。对影响银行利差的主要因素分析表明,银行的风险管理对银行利差 影响不显著,国有银行机会成本与银行利差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宏观经济变量对银行利差 有一定的影响,中间业务和银行利差之间不具有因果关系。
  • 详情 《协整理论与波动模型——金融时间序列分析及应用(第二版)》简介
    本书论述了时间序列的协整理论和金融时间序列波动性模型的原理、方法和实际应用。在时间序列的协整理论方面,包括单位根过程的极限分布和检验,单方程和系统方程协整关系的估计和检验,非线性、长记忆协整关系的建模和检验问题,协整系统的贝叶斯分析及变结构协整的理论、方法等。在金融时间序列波动模型方面,包括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ARCH模型)的各类一维和多维模型体系及各类随机波动(SV)模型的性质、模型参数估计和检验问题,讨论了变结构波动模型的建模及其应用等。金融波动性问题是当今金融分析中的重要课题,本书探讨了金融波动及其持续性的市场机制,建立了在金融波动持续性基础上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金融风险规避策略等。书中详细讨论了高频金融时间序列分析与建模问题,研究了各类高频时间序列已实现波动率的计算方法和统计性质,讨论了超高频数据持续期的ACD类和SCD类两类模型。书中还讨论了小波方法在金融时间序列波动分析和建模方面的应用;讨论了各类连续时间资产收益模型及参数估计的MCMC方法。 本书可作为数量经济学研究人员、有关教师、经济和金融工作者的参考书,亦可作为相关领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
  • 详情 次贷危机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启示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日益凸显。本文分析提出商业银行应借次贷危机之鉴加强对利率风险的识别、度量和管理。还分析得到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指出利率风险和信用风险都影响着银行的经营,应同时纳入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之中。
  • 详情 基于改进的EWMA期货保证金模型的实证研究
    本文首先结合我国期货市场的实际,尝试引入香港期货市场的交易风险管理模型,依据价格变动量来确定期货保证金水平。利用GARCH模型对EWMA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衰减因子λ进行测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影响。运用改进的模型,选取我国期货市场上三种期货合约交易数据进行测定,发现不同品种的衰减因子有显著不同,故对不同合约应有区别地采用相应的衰减因子,使期货交易保证金的计算模型更具针对性和准确性。其次对本文建立的保证金模型的预测值、香港交易所现行的保证金模型的预测值和期货价格的真实波动值三者之间进行比较表明,本文所构造的保证金模型相比较香港交易所现行的保证金模型可在保证不降低风险覆盖率的基础上减少保证金的收取水平。
  • 详情 股票市场波动率结构突变: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
    新兴的中国股市常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的结构突变。本文运用结构突变检验研究了中国股市波动率的特征,结果发现中国股市的波动率存在显著的结构突变点,不同时期的波动率模型分别表现出相异的特征。在样本外波动率预测中,基于预测误差损失函数和风险管理损失函数比较了不同类型的波动率模型在结构突变发生时的预测效果,发现基于结构突变的波动率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 详情 我国基金经理投资行为实证研究
    我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推动了基金业的迅猛增长,随着基金数量的增多,作为管理基金的基金经理们的作用和地位正在迅速上升。基金经理的投资决策行为势必会影响到基金的业绩,如何综合评价基金经理的投资行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在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基金经理投资行为文献评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投资行为度”的概念,并运用多元回归计量方法和突变评价法对我国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投资策略、投资绩效、择股时机选择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以及个人行为模式和基金业绩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最后从行为金融理论角度分析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经理行为偏离的根本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详情 基于MF-DFA的风险度量指标及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运用MF-DFA方法对上证指数日收益率序列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其具有的多重分形特性是由长程相关性和胖尾概率分布共同引起的;进一步地,为了能够定量量度价格波动产生的风险,采用滑动时间窗的思路,研究了随时间变化的MF-DFA三维变化结果,发现在股价发生大幅波动的情况下,相应时段内的广义Hurst指数值具有较为明显的变化规律,由此提出了基于广义Hurst指数值的风险度量指标;最后,将该指标应用于涨停板制度及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市场价格波动的研究中,发现无论是实行涨停板制度还是实行股权分置改革,均对平抑市场价格大幅波动、稳定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证实了该指标的有效性。
  • 详情 从权证走向期权
    本文首次从理论上指出现行权证交易机制存在制度上的缺陷,并进一步指出国内权证交易的问题与教训:创设方利益冲突的双重角色,定价机制紊乱与天量创设,不完整的卖空功能扭曲价格发现机制与助长过度投机,投资者衍生品知识贫乏与风险意识薄弱,以股票交易的思维应对风险特性迥异的衍生品交易,风险监控手段的落后与风险揭示流于形式。 本文提出,必须完善权证交易机制,保证公平参与,鼓励与保证公平定价;加强衍生品交易风险管理,引入衍生品交易实时风险监控系统;加强对业界人士的培训与投资者风险教育,设立投资者风险教育基金。并指出,期权与权证相比有着天然的公平性优势,应积极创造条件早日实现期权交易。
  • 详情 股票久期与负债导向下的养老基金利率风险测量
    本文采用久期技术探讨了负债导向下的资产组合利率风险测量与管理问题。本文首先回顾了Lewin 和Satchell提出的股票久期模型,然后基于股权自由自由现金流模型建立了一个简化的股票久期模型,以这两个模型为依据,计算出我国上证50指数成分股的总体久期值分别为18和25。在此基础上,论文把股票久期应用到养老金资产负债的利率风险测量,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社保基金的投资存在负的久期缺口,引起这个缺口的主要原因是社保基金资产配置中银行存款比重过大,文章最后对社保基金投资的利率风险管理提出了资产配置建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定量地估计了养老金资产与负债总组合的利率风险。
  • 详情 利率互换的交易机制与交易动机分析
    利率互换是全球最主要的衍生产品之一,但在中国仅有两年历史。本文在介绍利率互换的交易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利率互换的交易动机。本文先从利率互换的功能出发,然后分别综述性地分析了固定利率的支付方和浮动利率的支付方两者的交易动机。本文最后了针对我国目前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现状,提出应该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宣传利率互换产品,扩充交易主体,从而繁荣我国利率互换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