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市场

  • 详情 如何为隐含波动率曲面建模?----来自香港市场的经验研究
    本文对香港恒生指数期权隐含波动率表面动态过程进行了实证建模和估计,建立 起了一个五因子随机隐含波动率模型。在模型的估计方法上,本文首次引入了基于小样本面 板数据的扩展的卡尔曼滤波法。结果显示,在香港市场上,扩展的卡尔曼滤波法比传统的两 步法可以得到更好的估计结果,本文建立起来的五因子随机隐含波动率模型能很好地刻画恒 指期权隐含波动率表面的变动规律,效果明显优于静态隐含波动率模型。
  • 详情 香港股票市场波动率风险溢酬实证研究
    本文通过构造恒生指数看涨期权的动态delta中性组合估计了香港股票市场的波动率风险溢酬,并对其时变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我们发现,香港股票市场上的确存在显著为负的波动率风险溢酬,说明香港市场上的波动率的确是随机的,是市场中存在的另一个风险源。而香港投资者是厌恶波动率风险的,并通过购买股指期权规避这一风险,香港市场上的股指期权并非股票现货的冗余证券。不仅如此,香港股票市场上的波动率风险溢酬还是时变的,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股票现货市场的波动率,股市当前的波动率越大,投资者对未来波动的预期和风险厌恶程度越高,越愿意为规避波动率风险支付更高的风险溢酬。
  • 详情 股指期货波动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
    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当前中国股指期货尚未上市,而香港市场的恒生股指期货则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研究表明香港股市和期市之间存在相互引导关系,两市各自的波动性对消息的反应存在不对称性,并且期市和现市之间,期货交易产生的新息会加剧恒生指数的波动,而恒生指数的波动并不能对期货价格的波动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存在不对称的溢出效应。此结论和相关政策建议对于即将推出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 详情 推出卖空机制对证券市场波动率的影响
    一直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证券市场上是否允许卖空存在很大争议,争议的焦点之一就在于引入卖空机制是否会加大市场的波动性甚至引发市场危机。本文运用非对称GARCH模型探讨了香港市场推出卖空机制前后市场波动率的变动情况,发现推出卖空机制不仅不会加大证券市场的波动,反而使权证券市场的波动率有所降低。
  • 详情 中国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相互影响与联动研究
    本文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相互影响与联动的主要表现、特点及其原因,指出两地股票市场联动的现实性来自全球主要证券交易所整合带来的竞争压力和两地市场实现优势互补的内在需求,加强两地市场的“联动”有利于寻找谋求内地和香港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 详情 交行A股+H股模式对国内上市银行影响不大
    尽管国内上市银行总体估值水平高于全球上市银行估值水平,但与含H股的A股水平相当而估值水平较为合理。但是,大部分上市银行的估值水平已经与全球上市银行估值水平接近,少数甚至低于香港上市银行。如果考虑到含H股的A股价格对H股溢价不低于30%,则国内大部分上市银行价值存在低估。同时,过去一年,含H股的A股中,有业绩支撑的公司的A股价格总体趋势上升而H股向A股靠拢,而国内上市银行业绩普遍稳步增长,因此国内上市银行在国际接轨(首先与香港市场接轨)过程中整体不会受到多大负面拖累,但部分上市银行将有较大上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