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

  • 详情 国家治理与粮食安全:基于中国传统荒政思想的考察
    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抓好粮食生产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而良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主流文献已就事前粮食生产与预防思考、事后冲击评估及政策反思等问题做了大量探讨,但较少关注国家应急治理应采取怎样的事中应对策略以保障粮食安全。为此,文章从思想史角度出发,借鉴粮食获取权理论和国家能力四分法分析中国传统荒政思想的要旨和价值。研究发现:(1)中国传统荒政中增强粮食安全的措施大体可划分为四个维度,即在时间维度上的粮食资源跨周期调节、在空间维度上的粮食资源跨地区调节、在直接权利维度上的贷种借牛和蠲免缓征等措施、在贸易权利维度上的减免商税和以工代赈等措施。(2)中国传统荒政思想已经意识到,落实这些主张需要政府拥有强制能力以维持灾区秩序、汲 取能力以提供荒政所需资源、递送能力以实现救荒资源投放、信息决策能力以提升治理质量。(3)中国传统荒政思想的理论价值在于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粮食安全理论打通了历史根脉,其实践意义在于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角度为中国夯实粮食安全保障提供了历史经验,其世界意义在于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荒政理念校准、策略体系对照与治理技术参考。
  • 详情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再定位——兼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自贸区改革路径
    立足于现阶段中国发展实际,以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基本逻辑,本文在深刻解读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历史背景、现实逻辑、理论内涵及战略意义的基础上,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间的发展脉络以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定位进行剖析。形成的基本认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再生产四大环节与新时期五大发展理念深度融合,深刻揭示出现阶段我国经济运行的新规律、新特征,以系统集成思维开拓了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的新境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二,作为新时代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新高地,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自由贸易试验区不仅是驱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循环中的改革试验田和有力抓手,又是国内发展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开放桥头堡和重要窗口,在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关节枢纽作用。第三,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制度创新模式不仅在经济增“量”上可以发挥重要的改革助推剂效果,更会在经济提“质”方面起到全新的动能引领作用。我们要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优化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差别化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模式,充分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制度红利,引领国内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将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融入国家开放发展战略,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开放型经济理论,用高水平开放实践助推国内外经济良性循环,共同驱动中国经济奔向高质量未来。
  • 详情 经济周期的长期决定因素:生产率
    马克思主义与秉承古典经济学传统的各学派都一致认同,在长期,生产率是经济周期的最终决定因素和经济增长的源泉,从历史看,甚至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建立一个公平与效率统一的收入和财富分配制度,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转型为一个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的生产率增长模式,才能保持经济长期增长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