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实物期权在企业R&D 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首先对过去几十年来实物期权方法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指出了目前在实物期权方法应用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模糊概念和误用的问题。通过一些实例的分析和讨论,对现有的一些研究结论提出了质疑,指出:由于问题构模及参数定义上的差异,一些在金融期权中成立的定理,如期权价值随着波动率增加、无风险利率增大或期权期限延长时,是递增的这一规律对于实物期权的而言可能会失效。并以实物期权在企业R&D 投资项目中为例,对这一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实物期权构模和参数选择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文章还在对Penning and Lint(1997)及Agliardi Elettra(2003)等人的结果扩展的基础上,给出了当波动率、无风险利率和期权持有成本为时变函数的条件下四种复合期权的解析解,并利用数值计算结果证实了作者的观点。 Abstract: This study first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f real options research in the past decades, and points out the problem of obscure concepts and misuse of real option frequently appeared in the application fields. By analyzing and discussing some case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doubt on some research results, and indicate that because of the discrepancy of modeling and parameter definition, some theorems which true for financial options, such as the value of options will increase when the volatility and risk-free rate increase or expiration date suspension, will not true for the real options. Using the application of real options in firm’s R&D project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ses and discusses the problem in detail how to applying real options from aspects of modeling,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sensitivity analysis correctly, etc. By extending the results of Penning and Lint (1997) as well as Agliardi Elettra (2003), a close-form solution for a generalized of the Geske formula is derived for four types compound real options: call on call, call on put, put on call, put on put in the case of time-dependent volatility and risk-free rate and option-holding cost. The author’s findings are proven by numerical results in the last.
  • 详情 独立董事和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上市公司为例
    本文以浙江省上市公司为例,就独立董事和投资者利益保护做了研究。研究表明提高独立董事的履职素质有助于投资者利益保护,但是履职制度保障的缺失降低了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效果,加强独立董事履职保障制度建设是必要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的薪酬激励对投资者保护具有负面影响,目前由上市公司向独立董事支付薪酬的做法是不妥当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护投资者利益,就该问题监事会并不会和独立董事制度产生冲突,但是控股股东持有过大比例的股权是对独立董事发挥作用的关键制约因素。
  • 详情 企业技术及分析
    摘要 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企业技术,怎样进行企业技术分析,企业技术分析的意义是什么。为此,本文分析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分析了企业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提出了企业技术内核与企业技术外延的概念,并以制造业为例,进行了企业技术的实证分析,最后探讨了企业技术分析的应用。 Enterprise Technology SHI WEN-RUI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y of the technology and the development about the enterprise technology, builds the analysis methord about the enterprise technology.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technology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nterprise. At the en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use of the enterprise technology.
  • 详情 完善我国凭证式国债的几点建议
    凭证式国债是满足投资者需要,为中央政府筹集资金的有效手段,是中国现阶段国债市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对凭证式国债运行的剖析,借鉴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储蓄债券的发行及管理经验,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凭证式国债运行体系,是拓宽凭证式国债的功能,充分发挥凭证式国债作用的有效途径。
  • 详情 诉讼案件:商业银行防范金融风险的第一课堂 ----商业银行诉讼案件扫描
    诉讼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商业银行及与其有关的客户群体及其他机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法制建设日益发展等条件下,商业银行与有关当事人之间解决争议的一种较普遍的方式。由于诉讼程序遵循公开审理、公开宣判的一般原则,所以,诉讼案件就成为商业银行进行法律教育的直观、生动、形象的教材。部分诉讼案件可能就发生在本银行,作为银行的领导和员工可能就亲历处理的过程,其感受尤为深刻。 本文从不同角度扫描和阐述商业银行可能面临或正在面临的各种诉讼案件或纠纷。如诉讼形式、诉讼时机、诉讼预防、诉讼效益及几类特殊的热点诉讼案件或纠纷。 结论,商业银行只有善于从诉讼案件这个课堂中总结经验教训,这样,付出的成本就会变成我们防范金融风险的坚固屏障特别是今天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层出不穷的时候,面对激烈的竞争,打造好法律防火墙无疑对促进商业银行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且现实的意义。
  • 详情 科学合理补偿 实现股权统一
    本文以证券市场形成和经历的历史为理论根据,深入探讨解决股权分置和保护流通股股东权益的根本性问题,分析国有股流通的现实性与必要性,研究具体的科学的解决方案。
  • 详情 《市场心理分析法-继基本面分析法;技术分析法后的新创实用分析法》
    期货操作是一个零和游戏。对市场心理的猜测磨合出一股力量,它扭曲了价值回归理论做依据的这种原有的趋势。但依然有多种赢利的模式让我们去赢利。赢利模式有可能是利用了市场机制,有可能利用了别的因素。但这都是赢利的模式,而不是每次单方向的操作都100%的赢利。零合的结果最终会趋向50%,尽管这不会打乱模式,不会影响我们赢利。我们撇开模式先不谈。从学术角度,我们更想从经济学老套的原理或理论中找到单向赢利的理论依据,并以100%的市场准确率来证明它! 但这个想法是不是本身就错了?投资者投机者更多的因为别人怎样做才自己这样做。所以出现了期货市场永远需要解决,但又难以解决的问题:‘我想知道你怎么想,还想知道你想我怎么想’(本句引用)对市场心理分析的重要性慢慢体现出来。基本面分析法和技术面分析法已不能很好的诠释市场行为,反而令人眩晕。 我个人的观点是应该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市场走向。市场加入了人性的成分,这个市场就不是个理性市场。最多是个半理性的市场。所以要用博弈论来解释。但我仍然是有效市场理论的支持者,因为我相信博弈论会发展到完全以理论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
  • 详情 试论工业立市的金融支持
    工业立市和区域经济发展使嘉兴在长三角经济战略中区位优势凸显,工业立市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项目、品牌和园区建设,力争在质量和效率上有新的突破;金融业应发挥资金对经济发展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的作用,利用信贷杠杆引导产业提升、改善投资环境,实现经济与金融的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
  • 详情 支持“三农”发展的金融思考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例达70%,要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必须要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近几年来,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新一届政府把“三农”问题纳入了头等重要的议事日程。金融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支持“三农”发展既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一种机遇。
  • 详情 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的阐述,指出:在不完全金融市场------如,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完全、市场不完备的条件下,金融体系的建设不应该追求“完美”,而应该重视“合理”。全文主要阐明了如下的问题: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而且,如何来发挥这些作用,才能克服金融脆弱性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达到像费雪(1930)描述的那样,使企业为社会创造出最大的价值,使消费者从中获得最大的享受这样的理想状态。 这一研究的政策含义在于:在今天金融全球化的时代,复杂的双向(或多向)传导机制是并存的,金融改革的政策效果有可能是互相对立的(比如,一方面需要金融自由化、另一方面又需要金融制约),所以,最佳的政策措施不应该是只强调最优的改革顺序(因为对立不一定总是纵向发生的),而是,也应该要重视建立最优的(合理的)金融体系(因为存在横向的对立),有时后者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