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防范

  • 详情 非寿险业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
    非寿险业的公司治理和风险防范能力是影响国内外投资的关键因素。中国非寿险业的公司治理处于由行政型治理模式向经济型治理模式的转轨过程中,检验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能力的标准在于其是否适应市场要求,是否具有发展潜力。调查研究表明,在公司治理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转制风险、创新风险、经营风险、结构风险、市场风险、投资风险、监管风险等一些保险新风险和新特点。对此,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要实现从权力制衡到决策科学、从治理结构到治理机制的转变。需要建立一套监测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能力,特别是以投资商为导向的社会调查指标体系,通过对比发布的方式,及时分析非寿险业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能力的变化情况。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能力指标评价体系设计思路,应当从投资方角度出发,提出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评估内容或评价指标,借助客户关系管理思想将评价延伸到投资关系管理上去,并且应当遵循投资者导向、市场满意度、国际惯例、科学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系统性等原则。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能力监测系统的指标选择,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内部管理机制、内部风险防范、经营管理成效、外部治理机制等部分。指标系统建立以后可以采用隶属度、鉴别力、相关分析和层次分析法等数学方法进行指标筛选和权重测定。
  • 详情 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防范
    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被多数银行视为风险小、收益高的优质产品,但其蕴藏的风险却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从分析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出发,提出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与贷款人的内部管理机制以及外部政策环境都从不同方面影响借贷违约行为的发生,银行应建立多层次的内部风险防范体系,率先推进个人信用评级系统的建设,政府也应给予住房信贷更好的法律政策保障,保护其健康有序的发展。
  • 详情 银行不良贷款防范与化解浅探
    对经济增长的支持是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对一个有经验和尽心尽责的信贷人员来说,除了熟悉银行业务、熟练进行财务评判外,更应注重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国家产业政策的把握,及时地发现借款人将要发生财务困难的预警信号,使银行远离不良资产的困扰。
  • 详情 防范金融风险的会计学思考
    控制金融风险已经成为世界范围的一个带共性的问题,完善的会计核算与严密的会计控制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础,从会计层面、微观角度来剖析金融风险及其会计表现、会计动因与防范措施,有利于减少风险积聚、促进金融业的稳健经营。
  • 详情 “金融控股集团”的风险与防范
    金融控股集团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至少在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提供服务的金融集团。尽管中国现行的各项法规均不承认金融控股公司,但国内现行法令允许经济实体设立各类型金融公司,因此形成了一套特殊的“准金融控股公司”。 2004年,德隆危机无疑是中国财经界最大的事件之一。作为以产业资本为主体、通过经营方式控股的德隆集团曾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旗下拥有177家子公司和19家金融机构。德隆是中国产业与金融混业经营的先锋,在资本运作与产业整合方面影响了一大批企业的行为。但是,德隆又聚合了准金融控股集团特有的风险,引发了区域性经济和金融震荡。 笔者由德隆事件入手,通过大量财务数据分析比较,阐述了金融控股集团暴露出的各种风险,并对如何防范这些风险促进中国金融控股集团的健康发展进行了详细讨论,据此提出对金融控股集团风险防范和监管的措施。 本文的第一部分介绍了“金融控股集团” 的定义及分类,以及我国目前呈现出的许多各具特色的准金融控股集团的运作模式。德隆模式的核心是资本运作和产业整合,是其中风险最大的一类。第二部分分析了德隆事件中暴露的各种风险,如:德隆通过庄家控盘为主来维持高股价,其内部错综复杂的金字塔型股权结构使得收益和风险严重不对称,靠资本运作构成收益主体的盈利模式中隐藏着资金链风险,以及资本结构不合理,投融资期限不匹配等。第三部分提出了对“金融控股集团” 风险防范与监管的建议:证监会和银监会如何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角度加强对风险的管理,通过强化董事、管理人员和控股股东的法律责任来保障中小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企业集团应以实业经营为主,将经营理念从“规模”转向“效率”,转变自身经营理念,提高风险意识;另外,企业集团可通过构建不同期限、不同行业互补的投资结构来分散风险,运用通用电器、中信泰富以及和记黄埔的案例,讨论了分散投资风险的有效措施,为立志“做大、做强”的金融控股集团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