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国有企业更愿意为职工提供企业年金吗?
    ①长期以来,企业年金被视为国有企业的“富人俱乐部”,但一直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 ②以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国有股权性质对企业年金参保的影响。研究发现, ③依实际控制人划分,国有企业参保概率更高;依股权结构划分,有国有股的企业参保概率更高,国有股占比与参保概率正相关,国有股控股的企业参保概率更高。 ④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参保概率高于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 ⑤国有股权性质削弱了职工人数与企业年金参保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强化了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与企业年金参保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⑥以上结论在控制了实际所得税率、劳动力密集程度、公司业绩、经营安全性等因素之后,依然成立。 该研究有助于理解国有股权性质对企业年金参保的影响,丰富了企业年金的相关研究,对推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 详情 儒家与公司绩效
    以文化会影响经济绩效为理论预设,本文研究了儒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儒家为公司的逐利行为提供了合法性,因此有助于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其次,儒家可以有效提升监督机制的效率,但削弱了激励机制对财务绩效的边际贡献。此外,研究结果表明儒家与法律制度存在显著的替代关系。本文为儒家影响公司绩效提供了新的证据,纠正了一些对中国儒家的偏见。
  • 详情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基于2001-2008年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
    构建商业银行竞争力指数对中国14个代表性上市商业银行8年的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和比较,发现加入WTO后,各个银行在2002-2006年间的综合业绩增长缓慢。国有商业银行在剥离大量不良资产后,其竞争力有所提升,但与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还有一定差距;选取面板数据进行逐步回归检验,发现流动性能力、盈利能力、公司治理能力、资本充足度等传统因素对银行竞争力影响显著,而高级要素科技创新、业务结构等对银行竞争力的恭献度不大。
  • 详情 大股东监督还是大股东侵占: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考虑到大股东在上市公司管理层任职状况的差异(是否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利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2003至2011年的样本,基于两种委托代理理论,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股权集中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如果大股东未在上市公司管理层任职,则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表现为倒U型的先增后降关系,此种情况下适合用股东-经理人代理理论(监督理论)对大股东行为进行解释。该结论意味着随着持股比例的变化,大股东对管理层可能表现为监督不足或者监督过度;如果大股东在上市公司管理层任职,则大股东持股与公司绩效表现为U型的先降后增关系,此种情况下适合用大-小股东代理理论(侵占支持理论)对大股东行为进行解释。该结论意味着随着持股比例的变化,大股东对企业可能表现为利益侵占或利益支持。
  • 详情 反思股权分置改革:对价合理性研究与政策租金测算
    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所产生的长期后续效应是造成中国股票市场熊市的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中国股票市场金融约束政策下政策租金与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合理性之间的关系,指出政策租金经高价IPO行为与股权分置政策而得以累积,又通过股权分置改革中不合理的对价支付水平而得以释放。文章建立一个合理对价率模型,测算得到的合理对价率与实际对价率的偏离度达2倍以上,证实了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侵占的政策租金规模。
  • 详情 互联网金融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分析
    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所带来“存款搬家”、银行业改革、货币基金崛起等现象正在改变着金融市场格局,也逐步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本文从互联网金融影响货币政策的机理出发,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和货币政策效率三个方面分析,得出以下三点结论:一是互联网金融能够促进公众投资性动机,增加货币需求;二是互联网金融间接拓宽了货币供给渠道,削弱货币供给的可控性、可预测性与相关性;三是互联网金融干扰了货币政策制定的准确性与实施的有效性。
  • 详情 增长期权与系统风险: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
    企业总资产的系统风险可以分解为在位资产系统风险和增长期权系统风险两部分。借鉴Bernardo et al.(2007)的方法,利用1993-2011年间中国A股市场20个行业的数据,实证发现:整体而言,我国市场呈现增长期权贝塔高于在位资产贝塔的现象,而且这一现象在资产账面市值较低和总资产贝塔较高的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此外,即便控制经营杠杆,增长期权贝塔高于在位资产贝塔的结论依然成立。论文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于,根据与待估企业或项目处于同行业且增长期权占总资产比例较为接近的上市企业的股票收益率,能够较好地确定待估企业或项目的资本成本。
  • 详情 不确定性、非对称信息与企业市场估值
    未来盈利的不确定性随企业上市年龄的增加而动态变化,并因此导致企业市场估值随上市年龄表现出相应的变化规律。本文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市场1990-2011年间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考察企业市场估值随上市年龄的变化规律,以及信息不对称如何作用于这种变化规律。实证结果表明:企业市场估值随上市年龄呈现逐渐递减的趋势,但控制权变更和并购重组等活动有助于企业市场估值的回升;信息不对称会通过阻碍不确定性的揭示而放大不确定性在企业市场估值中的作用。
  • 详情 制度演进、市场深化与效率提升——中国股市发展的一个回顾性评述
    中国股市的诞生属于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在诱致性制度变迁中,往往会出现先发展,后规范的特征。如果没有股市,改革开放在一定层面的推进是难以想象的。从股市的发展历程中,可以提炼出若干有价值的成功经验,如在边干边学中推进制度供给、不纠缠于具体的技术操作之争等。这些经验实际上也是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映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