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策略性盈余管理、信息动量与解禁减持
    本文探讨了创业板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原始股东限售锁定期制度影响私募股权机构退 出行为决策、进而影响企业上市前后盈余管理行为以及上市后短期内市场表现的问题。论文首先 从私募股权机构最大化其声誉资本的角度,建立了适合创业板现状的上市前后盈余管理决策模型, 认为私募股权机构在面临限售锁定期制度时会通过在上市前压低盈余水平,产生较高的IPO 抑价 现象来吸引二级市场证券分析师和投资者的关注;继而通过上市后释放盈余业绩,满足或超出投 资者的预期,产生年报公布期间的超额非正常回报现象来再次吸引资本市场的关注;最终达到稳 定或抬高上市后股价的目的,以便在锁定期解禁后实现减持套现。本文采用截至2011 年10 月的 创业板数据,对私募股权持股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IPO 抑价程度、信息动量效应、 年报公布效应、解禁后市场估值以及解禁后短期内减持情况等进行了统计对比、回归分析和事件 研究,证明了上述观点。
  • 详情 集团内财务危机公司特性与资源流动之研究
    本文以集团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子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财务危机子公司的特性 和集团资金挹注的关联性。过去学者研究集团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运作,大部分 以集团子公司和独立公司的比较进行探讨,对于内部资本市场的分配是否效率各 自有支持的学者和假说;而这些探讨效率性的文献多半以公司价值和公司财务绩 效的观点检验内部资本流向。本文将研究对象限定在集团子公司,藉由这些财务 出状况需要资金增援的公司,试图发现除了效率观点之外,是否有其他因素决定 集团内部资本的流向。实证结果显示:(1)子公司的公司价值和获得资金的机会 是正向关系。(2) 子公司在产业的重要性是决定子公司能获得资金的重要因素。 (3) 子公司对集团的重要性是决定子公司能获得资金的重要因素。
  • 详情 关联并购是否会损害企业绩效?
    现有的研究大多认为,并购会损害企业长期绩效,并会表现出“先升后降”的特征。然而,本文利用DEA-SFA二次相对效益模型对关联并购绩效的研究结果却表明,关联并购无论对企业短期绩效还是长期绩效均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而并非传统观点所谓的会表现出“先升后降”的特征。事实上,真正“先升后降”的是关联并购对企业绩效的提升程度。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现阶段关联并购对上市公司绩效主要是发挥“支持之手”的作用,不过这种提升作用会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弱。此外,本文还借助DEA-SFA二次相对效益模型估计了影响因素对关联并购绩效的作用。
  • 详情 银行关联能缓解产业政策带来的融资约束吗?
    本文从产业政策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企业聘请具有商业银行背景的人士担任公司董事(银行关联)的动机及其对债务融资的影响。论文发现,不属于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的企业更有动机去建立银行关联。论文还发现,企业建立银行关联能够显著增加企业的银行借款总额和长期借款。对于不属于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的企业而言,建立银行关联会显著减少其长期借款水平,以应对产业政策对长期债务融资的限制。但是,企业建立银行关联并不会显著降低银行借款成本。进一步的分析还表明,对于不属于产业政策支持行业的企业而言,政治关联与银行关联发挥互补作用,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理解企业如何突破制度约束所带来的发展瓶颈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视角。
  • 详情 中外股市极端风险传染效应在不同波动状态下的变化规律
    在金融市场典型事实约束下,运用 ARFIMA-FIAPARCH 模型和极值理论分别对条件波动率和标准收益极端尾部建模,计算出各股市的极端风险,进而探讨在不同的市场波动状态下中外股市的极端风险传染效应及其变化规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沪、深、港三个中国股市之间的极端风险传染效应在剧烈波动期强于相对平静期,熊市期间强于牛市期间。同样地,三个国外股市之间的极端风险传染效应剧烈波动期强于相对平静期,熊市强于牛市。但是,中外股市之间的风险传染效应与上述结论相反,即相对平静期强于剧烈波动期,牛市强于熊市。
  • 详情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Fluctuation in China: Evidence Based on Time Series
    Using annual time series data (1978-2010), the present paper examines the nexus between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fluctuation in China. The time series properties of the data are analyzed by bounds testing approach, ARDL model and vector error-correction model.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long-term negativ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fluctuation margin. However, although the short-term dynamics of volatility in economy growth can make adjustments in light of the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it is not enough for economic fluctuation margin to revert to the equilibrium only through the error correction mechanism. Meanwhile, using th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based on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he present paper finds the empirical evidence to support unidirectional Granger causality from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development to economic fluctuation margin.
  • 详情 质疑中信银行2012年报披露风险管理内容存问题
    近年来的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了重大的挑战,如果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必将严重影响银行的盈利能力。从中信银行2012年报披露的利率风险管理内容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中信银行对利率风险主要来源前后表述不一致,管理有遗漏;利率风险概念表述不清,一些管理内容没有披露等几点质疑。
  • 详情 我国金融创新的监管战略及其潜在创新方向
    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一直偏低,金融的创新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信息化和民主化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前兆显现,金融的创新也必然要求有大的发展。文中由此论及了金融创新的监管新设想,分析了金融创新的潜在几个方向,并简单阐述了金融市场创新与之监管的相互关系,供有关人士参考。
  • 详情 人民币汇率与东亚货币的相关性研究
    使用DCC-GARCH和分位数回归模型,本文比较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人民币与东亚六种货币汇率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危机前后东亚货币与人民币都保持一定程度的同步性,但这种同步性具有明显的时变特征,总体来说,危机后各货币的同步性程度均有所增加,这可能反映了中国对东亚地区经济影响力的提升;第二,危机前后东亚货币与人民币的相关性特点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危机前东亚货币表现出明显的国别差异,但危机后表现出更多的一致性,并且在人民币升值幅度较小及贬值时,才表现出与人民币的相关性,而人民币贬值幅度越大,东亚货币的贬值幅度也越大;第三,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东亚在金融危机前后所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变化。
  • 详情 我国IPO询价制度下询价对象报价行为的实证研究
    本文基于2010年11月至2012年10月,我国A股463家IPO公司,443家询价对象共45630组机详细报价与申购微观数据,检验了参与新股申购过程中询价对象报价行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具有信息优势的询价对象,其询价过程中报价均值与新股发行首日抑价率成反比,从而验证了“赢者诅咒”假说;2012年5月实施的增大网下新股配售比例与取消网下机构投资者配股锁定期等相关发行制度改革,对促使询价对象更为审慎的报价起到了正向作用;二级市场气氛仍是影响我国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