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中小企业信贷保险研究
    本文从全新的角度提出采用中小企业信贷保险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社会问题。通过信贷保险来分散和转移银行信贷风险,扩大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规模,帮助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在此设计了两种中小企业信贷保险的运作模式,即基于大数法则的信用保险模式和能够分享投资收益的保证保险模式。充分运用信用风险转移原理,将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共同运用与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中,以全方位解决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困境,试图打造能够规模化复制的、可持续发展的业务模式,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社会难题提供一个思路。
  • 详情 关于国家开发银行2011年报披露风险管理内容存在问题的点评
    国家开发银行为国有银行,其风险管理和资产安全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注,本文从2011年国家开发银行披露的风险管理内容入手,指出其存在“利率”风险分不清关系、利率风险分析重新定价日确定不准及会计师事务所使用国家审计费应该承担有审计责任等问题。
  • 详情 人民币国际化的挑战: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
    近年来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可能性。在这种环境下,中国政府领导人在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明确提出上海要实现“四个率先”,大力推进“四个中心”的建设。 四个中心是指:“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本文认为,建设这“四个中心”不仅是经济地位的需要,也是人民币结算和开展人民币离岸贸易的好机会。而实现人民币结算的结果在于人民币是否成为世界货币,即人民币的国际化问题。 货币的出现最初是作为交易的媒介。尽管货币的概念和意义发生的不同的改变,货币是交易的媒介这个作用一直贯彻到现在。也就是说,没有贸易就没有货币,货币本身没有价值。相反的,有贸易却未必有货币。从这个理念看,货币本身是为经济服务的,是经济的规模和性质决定了货币的出现和使用。因此对待人民币国际化这个问题,我们不应当仅仅关注围绕货币的金融等问题,更要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不足。总结中国的经济增长的不足以及相关解决方法,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谨慎推进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详情 泰勒规则如何减小经济波动?
    本文建立了一个具有粘性信息的DSGE模型,研究存在利率平滑倾向的、对通胀和产出缺口有不同敏感反应的后顾性、同期和前瞻性泰勒规则下,货币政策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利率的平滑,以及对通胀和产出缺口的高敏感反应,都能够减少通胀和产出的波动。(2)在减少通胀波动方面,后顾性规则更具优势;而在减少产出波动方面,前瞻性规则表现得更好,同期规则次之。(3)后顾性规则和前瞻性规则都有内在不稳定的可能。
  • 详情 中欧美风险投资收益差异及其影响机制:一个实证文献综述
    本文回顾了中国、欧洲、美国三地关于风险投资(VC)收益及其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的相关文献,发现:(1)中国VC收益高于欧、美同行,但在“收益影响因素与影响机制”方面却处于相对劣势,并从三个角度对该“矛盾”予以了解释;(2)VC收益(至少在美国)总是高于同期股指收益;(3)“高风险、高收益”在VC行业并未得到证实。最后,本文指出了VC组合投资策略的八种研究思路。
  • 详情 经济周期成因新析
    根据对经济周期生成所起的主次作用,周期成因可概分为基本因素与其他因素;成因之间的关系是互为因果的交错联动;周期的生成,需众多成因错综复杂的综合作用,其中包括人们精神因素的巨大力量;周期进程对周期成因亦有反馈而产生互动。本文认为理清经济周期成因,正确应对经济衰退,以减少经济运行后患,是当务之急。
  • 详情 关于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教材存在问题的研究报告
    本文介绍了中国银行从业资格考试《风险管理》教材存在问题,一是市场风险和银行账户风险不分的问题;二是在资产分类项下,有交易账户和银行账户的分类是不对的问题。
  • 详情 资本监管、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与货币政策传导:文献综述
    银行风险承担行为、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传导相互之间的关系正成为国外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对三者间相互影响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即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的关系、资本监管与货币政策传导之间的关系以及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具有正向和负向两种影响可能;资本监管通过对银行行为的影响进而影响货币政策传导;货币政策通过资产组合效应和逐利性、有限责任和风险转移效应、银行的风险识别和风险容忍度、央行的沟通策略和央行的反应函数特征。在资本监管与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和货币政策关系的分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在资本监管的背景下探讨银行风险承担行为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展望。
  • 详情 证券交易所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
    证券交易所的成立不仅仅是为证券上市、交易、结算和信息公开等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围绕其建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和法律框架。在市场化程度较低时,创建一定数量相互竞争的公司制的证券交易所能实现资本市场的均衡,优化资本结构,直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 详情 股权激励、高管权力与公司股利支付
    本文利用我国2006~2011年间1911家公司的8132年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了高管权力扰动下的股权激励对公司股利支付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股权激励、高管权力及二者的共振效应均对股利支付可能性有积极的影响;高管权力与股利支付率呈上凸的二次线性关系,但股权激励及其与高管权力的共振效应对股利支付率没有显著性关系。上述结论虽在非国有控股子样本中具有很强的稳健性,但对国有控股子样本却不够稳健;同时,股权激励对象包括高管的情况下,股利支付的可能性及支付率均显著降低。总之,我们的发现贡献在于为股权激励所带来的股利联动效应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