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博士生论坛征文)产权保护、融资约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如何促进和鼓励民营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水平,对于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至关重要。考虑到制度环境对企业研发决策的重要影响,本文利用世界银行2005年对我国120个城市6826家民营企业的调查数据,深入考察了民营企业所处地区的产权保护水平和融资约束程度对其研发投入水平的影响。在控制了企业特征、企业家特征、行业等因素后,研究发现:民营企业所处地区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和融资约束程度的降低无论是对于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参与研发活动还是提高其研发投入强度均有显著积极影响。进一步分析表明,上述影响总体上对中小企业更为显著。这意味着,若想促进民营企业提高研发投入水平,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强产权保护以营造激励创新的报酬结构;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放松金融管制、鼓励金融创新以进一步缓解民营企业研发活动面临的融资约束。
  • 详情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定价中的锚定效应
    无论从增发次数还是融资规模,定向增发新股已经成为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之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的主要方式,其中存在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所有样本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折扣率均值与初始5家上市公司折扣率均值仅相差2.49%。本文运用行为心理学理论中的锚定效应对此现象进行了检验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定向增发定价折扣主要受到锚定效应的影响,而与大股东的利益输送行为是无关的。
  • 详情 银根紧缩与银行信贷资金行业配置行为——来自SVAR模型的经验证据
    本文从我国银行贷款传导渠道的典型事实出发,通过建立SVAR模型考察了紧缩性政策影响下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的行业配置行为。研究表明,当人民银行上调政策利率之后,银行会根据不同借款主体的可抵押品价值高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违约风险预期,并将信贷资金配置到抵押品价值较高的工业和商业贷款,同时减少了抵押品价值较低的农业贷款。这也就意味着,紧缩性政策的操作会通过资产负债表效应决定了银行信贷资金行业配置行为,并可能影响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 详情 股权分置、终极所有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两个时期为背景,利用2003-2008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全面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终极所有权结构和现金股利政策各自的变化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变化。实证结果证实:股权分置改革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有属性的最终控制人利用现金股利进行利益侵占的动机,但并没有改变最终控制人利用现金股利侵占中小股东利益进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现实。
  • 详情 中国转轨经济中的金融低效与经济高增长悖论解析——基于金融非正规漏损视角
    在我国渐进式的转轨经济过程中,呈现出金融低效与经济高增长的共存现象。本文认为这是由于在我国强控制金融政策与特有的高额居民储蓄条件下,公有体制内经济体发生金融漏损并由体制外非公有经济体顺守,对金融配置效率加以非规范的修正,导致金融低效率与经济高增长的并存。本文从金融的非正规漏损角度分析了我国转轨经济过程中的经济增长,提出了金融效率改进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 详情 久悬账户为何久悬不决?
    近日,笔者在企业调研时,了解到:莆田市涵江区丰联汽车维修服务中心系一家个体工商户,成立于2008年初。由于该单位名称与一家已注销多年的个体户相同,而该个体户在中国银行涵江支行开有单位银行账户至今未销户,已当作“睡眠户”在人民银行账户管理系统中被设置久悬,导致该中心至今无法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严重影响正常经营活动。
  • 详情 资金变动对沪深300指数影响的一个实证分析 ——基于2002-2010年的市场数据
    通过构建VAR模型,对股市筹资额、广义货币 、上市公司股利分红、交易印花税额与沪深300指数的长期均衡及短期调整关系进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发现长期内 与大盘指数呈反向变动关系,其它变量与大盘指数呈同向变动。但是就短期而言,存在某些有别于长期的市场特征。这些实证分析结论与一些市场流行看法是有差异的,甚至是相反的。由此还可以进一步引申出一些有价值的推论和政策建议。
  • 详情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布局的影响因素——基于东道国分类的经验证据(博士生论坛征文)
    本文利用116个东道国的截面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布局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优化投资布局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东道国的市场规模、经济风险、外资政策、聚资效应、文化联系和技术水平对投资流量影响显著;而市场潜力、资源禀赋、劳动成本和政治风险的影响则不显著。本文的主要贡献是:利用Chow检验证实了中国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投资布局的影响因素显著不同,并通过实证结果的对比找到了差别所在。
  • 详情 (博士生论坛征文)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测度:基于“大小非”减持行为的实证研究
    本文以控制权未发生转移的大股东“大小非”减持行为为研究视角,结合成本补偿的思想,改进特别处理公司的累积超常收益率法,提出新的超常收益率法,测度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认为:基于“大小非”减持行为的测度方法较适合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测度。根据累积超常收益,本文测度出控制权股份(“大小非”)减持部分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小于或等于5.27%,推算出中国上市公司总的控制权私有收益小于或等于13.46%。
  • 详情 货币经济中的最优通货膨胀
    世界各国政府积极的通胀政策导致了当前的流动性泛滥,全球性通胀以及经济渐入下行通道,最终将导致深层次的经济调整以及社会福利的急剧恶化,而反映这一周期性经济现象的理论体系却也未能有效地解除危机的困扰。本文在财政和货币政策协作机制下,建立具有非零通胀的粘性价格和粘性工资结构特性的新凯恩斯模型,分析了Ramsey均衡下的最优通胀以及与之对应的最优利率。分析结果表明:确定性最优通胀为零,确定性最优利率应该等于通胀与因持有货币而放弃的无风险收益所获得的补偿之和;在Ramsey最优均衡下,最优通胀是一个相对于非零通胀稳态的紧缩率,并且紧缩的水平和程度在不同情形中呈现出较大的不一致性,同时,最优通胀要求最优实际利率大于零,并且最优的实际货币数量应该等于零,即名义货币数量不大于通胀水平。我们还对比分析利率规则与货币增长率规则之间的区别,结果表明财政政策会增加通胀趋势效应,货币增长率规则所引致的经济波动要比利率规则高,而高的波动性给经济造成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可能使通胀超出非零稳态的最优水平。在一个更加前瞻的视角上,这一组最优关系中利率作为持有货币而放弃的无风险收益的对价补偿,其长期的偏离最终可能会积聚资产泡沫为危机埋下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