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中国上市公司公司债发行公告效应的实证研究
    本文以2007 年8 月至2009 年8 月发行公司债的31 个样本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 事件研究法对这些公司发行公司债所产生的公告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我们研究的 事件窗口中,我国公司债发行会产生负的公告效应,但是在公告发布之前的累积异常收益率 为正,而在公告发布之后的累积异常收益率为负。横截面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股票的累积 异常收益率与公司的成长性显著的负相关,与固定资产比率、资产负债率、债券相对发行规 模及公司规模显著的正相关,与公司的年龄、债券的信用评级及债券的存续时间不存在显著 的相关关系。
  • 详情 投资者情绪、异质性与市场非理性反应
    许多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反向策略在短期内获利性较为显著,而动量策略在 长期内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即中国股市具有短期反应过度和长期反应不足的双重特征。这一 现象不仅动摇了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而且对现有的行为定价理论模型构成了强有力的 挑战。本文尝试从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异质性两个角度对这一异象进行解释,研究发现,在 投资者情绪高涨(或低落)阶段,市场更容易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对于不同类型的投 资者,他们的信息反应模式又是完全不同的,并各自主导了市场在短期内和在长期内的整体 表现。进一步的研究表明,随着投资者情绪状态的转变,不同类型投资者的信息反应模式进 一步分化,呈现出截然相反的行为特征,而这也为在市场非理性反应上,中国股市所呈现出 的有别于西方成熟市场的特征提供了很好的阐释。
  • 详情 市场化环境、所有权性质与企业集团内部资本配置效率——基于集团成员企业的实证检验
    本文以2001-2007年我国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为研究样本,依据 shin and stulz(1998) 和Jeffrey Wurgler (2000)的模型对企业集团内部资本 配置的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实证检验了市场化环境、所有权性质对集团内部资本 配置效率的影响。我们发现,市场化环境好的地区,其内部资本配置是有效率的。 相比于非国有的企业集团,国有集团的内部资本配置是无效率的。但是随着政府 干预的减少、金融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市场化状况的改善, 国有集团相比非 国有集团,在内部资本配置效率上的差异逐渐缩小。
  • 详情 询价制的信息揭示功能研究:来自中国的证据
    以2005-2008年沪深A股市场发售的所有新股为样本,对IPOs定价过程实证分析后得出与 国外不同的两个结论:(1)虽然中国承销商不拥有发行价和股份分配的自由决定权,但中国询价制仍具有 较强的信息揭示能力,可见该能力的高低并不必然取决于承销商的自由决定权。(2)中国独特的询价制安 排为我们比较初步询价和累计投标询价的信息揭示能力提供了便利,本文实证发现了一个异象,通过初步 询价确定的发行价PO_2反而比通过累计投标询价确定的发行价PO_1包含了更多与新股相关的信息,原因是 累计投标询价阶段的信息揭示能力较弱,而揭示能力较弱的根源是价格区间对发行价的硬约束和政府对发 行价的窗口指导。政策建议包括:加强投资者与发行者之间的系列活动;取消价格区间对发行价的硬约束 和政府对发行价的窗口指导,允许承销商在累计投标询价期间修改价格区间。
  • 详情 我国沪深两市A、B 股公告效应的比较??存在内幕交易吗?
    本文选择同时发行A、B 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事件研究法研究不同类型事件(有 利、不利)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实证检验并对比了同一上市公司股票在A、B 股市场的公告反应,研 究发现,沪市A、B 股间存在单向的信息流动;深市可能存在内幕交易;沪深A、B 股市场的投资者 结构不同是A、B 股对公告反应不同的重要原因。
  • 详情 Case Analysis of Knowledg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 of VC Industry in Mainland China: Human Capital Perspective
    The VC industry of China has witnessed a great increase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C industry in Mainland China, the VC-backed firms need an efficient method of management and a new thinking of guide to support their operation. We focus on the aspect of human capital and discuss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based theory to the firms of VC industry in Mainland China, based on our analysis to the situational survey. In the questionnaires, we investigate the statement of human capital in VC firms from several aspects, and compare human capital of the VC firms in Mainland China with one VC fund in New York City, as well as, the literature from Europe. Herein, we make conclusions as followings. Firstly,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capital of VC industry in mainland China is consistent with the literature of foreign countries; secondly, strengthening the incentive on human capital is benefi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C industry in mainland China; thirdly, the forthcoming operation of Growth Enterprise Board can promote to pricing human capital in mainland China.
  • 详情 股市泡沫的平稳随机终结超指数膨胀模型——中国股市泡沫的检验和识别
    传统的泡沫模型都是假设泡沫是指数膨胀的,无法显著的将泡沫和同样是指数增长的基本面引起的高速价格增长区分开来,使得泡沫检验的有效性遭到置疑。泡沫超指数膨胀模型可以克服这一缺陷,它认为泡沫是一种本质上快于指数增长的更快膨胀,具有一个理论上的有限时间终结点。本文引入了最新的一类超指数膨胀模型——均值回复平稳随机终结模型。它将泡沫的检验和识别转化为1)检测“非线性非平稳的股价序列是否潜含均值回复的平稳临界时间序列”;2)估计正反馈效应指数和潜在临界时点。利用它对中国股市2005年中期至2007年后期的投机泡沫实证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的检验中国股市泡沫的存在性,识别29个行业板块间泡沫膨胀强度和积累的稳定性大小。同时,模型对于中国股市的泡沫破灭也有很好的预警效果。最后,本文分析了模型的政策含义。
  • 详情 不同市态下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收益、收益波动的异化现象——基于上证股市的实证分析
    基于上证股市的相关数据,本文首次分析了不同市场态势下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收益及其波动的异化 现象。结果表明:我国投资者情绪对股票市场的收益并无显著影响;而股票收益却对投资者情绪的作用显 著:牛市阶段股票收益与投资者情绪正相关,而熊市阶段则为负相关;投资者情绪对收益波动的影响在不 同市态下也存在异化现象:熊市阶段投资者情绪对预期收益波动的冲击存在非对称效应,乐观倾向比等量 的悲观倾向对波动的冲击更大;而牛市阶段收益波动主要受投资者悲观情绪的影响,且不存在非对称效应。 这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结论不同。
  • 详情 限售股份交易制度与公司股票价格波动性研究
    本文比较研究了《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颁布前后,限售 股份交易制度对股票收益及其波动性的影响差异,并重点分析了基于大宗交易平台的机构 “二传交易”②行为是否有助于降低限售股份交易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冲击。基于事件研究 法分析结果显示,以《指导意见》为主旨的机构“二传交易”行为并未有效减缓限售股交易 对二级市场股票股价波动性的冲击。进一步地研究还发现,在公司控股股东、管理者出售, 拥有交易所席位且交易活跃的机构投资者“接盘”的条件下,大宗交易平台的限售股份的“二 传交易”对股票价格波动性冲击更大。
  • 详情 信息竞争性披露、投资者注意力与信息传播效率
    最近的研究表明,信息的集中披露会分散投资者的注意力,导致市场面对大量信息不能 及时作出充分反应。本文借鉴认知心理学关于注意力分配领域的研究,将企业的盈余公告信息 进一步分成市场层面、板块层面和公司层面三部分的基础上对我国投资者的注意力在这三者之 间分配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我们提出了“投资者注意力分类聚焦假说”,即信息竞争性披露的 增加有利于提升投资者对市场和板块层面的信息处理,而降低了投资者对公司层面信息的处理 能力。当市场和板块层面的信息在市场定价中起主导作用时,信息竞争性披露的增加将提高投 资者市场反应。我们的结果显示,多信息日投资者对于未预期盈余的及时市场反应显著强于少 信息日;从盈余公告后的漂移程度方面看,在多信息日公告盈余信息的企业,盈余公告后的漂 移程度显著低于在少信息日公告的企业。我们研究的引申意义在于,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提 高股价对公司层面的信息反应是优化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市场效率不可忽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