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搜寻匹配、网络效应与货币起源演化
    本文在门格尔货币思想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动态模型。根据该模型,我们可以同时看到货币应该具备的两种特征:即低内在属性成本和高网络效应。我们利用经济中个体的适应性行为,对成本属性如何影响网络效应的演化过程进行了阐述,可以看出货币起源具有内生性特征,并且证明了新古典货币搜寻模型中两类均衡的存在性。最后,我们利用模型得到的结论对现实货币现象和货币管理问题进行分析。
  • 详情 投行的黄昏 私募的黎明:金融海啸后全球金融的新格局
    经济衰退往往是一个打破常规、构建新秩序的时机,尽管现在低迷的情绪仍然笼罩着全球资本市场,但重大改变正在发生。1937年的大萧条,美国通过《格拉斯蒂格尔法》(Glass- Steagall Act),实现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之间的分业经营,加上《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颁布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成立,促进了美国企业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大型企业摆脱商业银行的控制,纷纷在经济恢复后上市融资,直接确立了投资银行在美国资本市场的王者地位。 而2007年因次级贷款所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正在重建资本市场的秩序,独立的投资银行不复存在,大量的投行业务(例如IPO承销、购并顾问)被正在崛起的巨型商业银行内部所吸收,基于资产的业务(例如资产证券化和衍生产品)正处于痛苦的“去杠杆化”过程。投行为产业界提供资本血液的功能正在被新兴的私募资本所取代。这些新兴的私募资本正为重组全球的产业结构贡献新聚合的金融资本与人力资本,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全球金融市场的格局。 本文先从历史角度分析投行如何自掘坟墓、一步步走向穷途末路,私募资本如何兴起;然后在金融生态系统裂变的分析上,试图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全球金融市场的崭新图景。
  • 详情 股票市场波动率结构突变:来自中国股市的经验证据
    新兴的中国股市常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波动的结构突变。本文运用结构突变检验研究了中国股市波动率的特征,结果发现中国股市的波动率存在显著的结构突变点,不同时期的波动率模型分别表现出相异的特征。在样本外波动率预测中,基于预测误差损失函数和风险管理损失函数比较了不同类型的波动率模型在结构突变发生时的预测效果,发现基于结构突变的波动率模型预测效果较好。
  • 详情 贷款损失准备金、资本监管与银行财务绩效
    不考虑商业银行是否足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提高资本监管要求将降低银行风险承担和改善银行财务绩效的观点是错误的。本文通过对美国银行业、我国4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及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证分析,发现资本监管对银行风险承担、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依赖于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水平。银行充足地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是保证资本监管绩效的重要因素。
  • 详情 外资操纵中国股指期货的路径猜想及防范分析
    中国股指期货即将上市,一系列迹象表明国外投机正在做操纵中国股指期货的准备工作。本文首先分析了外资操纵的案例,然后用格兰杰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证明了其投机路径可行,并对其具体操纵路径和手法做了猜想,针对其操纵路径,得出了防范监管措施的具体建议。
  • 详情 投资者交易行为与市场波动研究进展与评注
    投资者交易行为与市场波动关系是行为金融和资本市场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旨在反映这一领域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本文首先指出当前研究忽视了这一方向,但其具有重大的学术和应用价值;其次从有限理性和非理性出发,分析了传统金融和行为金融在对待投资者行为上的分歧;综述了投资者交易行为与市场波动的互动关系,指出目前对于机构投资者的稳定作用存在争议;最后评注了现有研究在框架、数据和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和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 详情 银行间债券市场与公开市场业务的利率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本文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为研究基础,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与公开市场业务利率的互动关系。实证分析表明:(1)在二者的互动关系中,公开市场业务利率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的影响、冲击效应及解释力远远大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对公开市场业务利率的影响、冲击效应及解释力;(2)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不是引起公开市场业务利率变化的Granger原因,只存在公开市场业务利率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的单向引导的Granger因果关系。
  • 详情 中国基金市场中的现状偏好现象研究
    现代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表明,现状偏好作为人们的一种行为选择,是经济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在西方国家的基金市场等资本投资领域,现状偏好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本文以中国基金市场过去现金流入的增长对当前先进输入的增长的影响来衡量现状偏好,并选择2001至2006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现状偏好系数不显著,这说明中国基金市场不存在现状偏好现象。我们进一步的讨论发现,现状偏好现象的不存在并不是由于中国基金市场具有效率造成的,相反,市场投机氛围浓厚是基金市场现状偏好不存在的重要可能原因。
  • 详情 透明度对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变化趋势的影响
    为检验透明度制度变化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变化趋势是否有影响,本文将突变理论引入债券市场研究,并对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综合流动性、国债流动性、政策性金融债券和短期融资券流动性进行突变检验。结果表明,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数据的生成过程没有出现结构突变,整体上观察,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呈平稳上升趋势。我们又使用非参数检验方法检验了透明度变化对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透明度对流动性的影响因债券而各异,对整个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也因各种债券受到透明度的影响强度不同而不同。
  • 详情 动态不完全市场中不流动资产的定价
    流动性对资产收益有重大影响,流动性好坏与资产能否流动是不同层面的问题,前者属于完全市场,后者属于不完全市场,但经典的金融经济学主要研究完全市场上的资产定价和最优组合策略。本文基于中国的现实制度背景,考察流动性受限对资产定价的影响,构建了动态不完全市场中不流动资产的定价模型及最优组合策略;证明了不流动性资产从根本上影响了最优组合策略,不流动资产折价率受到流动约束的时间长短、不流动资产收益的波动率等诸多参数的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