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跳跃GARCH模型在我国股票市场中的应用研究
    如何合理准确地描述金融资产的价格变动一直是金融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首次将跳跃过程引入到GARCH模型中对上证A股市场收益的跳跃性进行了考察,通过样本内和样本外的蒙特卡洛模拟预测对不同跳跃GARCH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市场收益存在明显的跳跃性,跳跃模型比t分布模型有着更好的预测效果,非对称、非线性的GARCH模型更适合对我国股票市场收益的波动进行估计。
  • 详情 信息冲击与流动性溢价
    本文研究了信息冲击下流动性溢价问题。传统模型认为流动性溢价是不显著的,结论与实证结果相矛盾。本文在传统模型基础上加入信息冲击,将摩擦市场动态化,构造出新的模型,并给出了最优消费投资组合解。结论表明,与传统模型相比较,加入信息冲击后,交易成本的变化对最优消费投资组合解和流动性溢价的影响显著增大,从市场层面解释了传统模型与实证结果直接的矛盾,并说明交易成本在资产定价模型中是不容忽视的因素,相对于传统模型,本文的结论更加符合现实。
  • 详情 利率互换的交易机制与交易动机分析
    利率互换是全球最主要的衍生产品之一,但在中国仅有两年历史。本文在介绍利率互换的交易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利率互换的交易动机。本文先从利率互换的功能出发,然后分别综述性地分析了固定利率的支付方和浮动利率的支付方两者的交易动机。本文最后了针对我国目前利率互换市场发展现状,提出应该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宣传利率互换产品,扩充交易主体,从而繁荣我国利率互换市场。
  • 详情 下一步印花税该如何调 创建流动性偏好的印花税税制
    一直以来政府通过调节印花税税率来表达对股市太高或是太低的担心,总是在市场非理性时给予警示挤压泡沫,在市场极度受伤时给予安慰。好比人极度兴奋时的一盆冷水或是极度伤痛时的一片止痛药,冷水或是止痛药有效缓解了亢奋伤痛,启到了一定的缓和目的,却没有改变流动性不足与投机过剩的状况,治标不治本。 创建流动性偏好的印花税税制不但能够有效减小流动性风险,同时也将通过改变投机的成本防止投机过剩。具体的建议是:无论买或卖,只要挂单出来等待被动成交的征收给予-1‰的印花税奖励,对于扫单主动成交的征收3‰的印花税。这样就会激励更多的市场参与者挂单交易,创造流动性;同时增加了有控制股价目的的参与者的对敲股票洗筹的成本。通过挂单在-3‰—1‰,扫单3‰—10‰范围调整,将会寻找到合理平衡点。 此举功在千秋,切勿创造出巨大的泡泡等待经济衰退时期的后来人承受,肥了这个世纪的投机者。
  • 详情 互相参股:中外资银行合作的最佳模式选择
    首先按照合作的内容,把中外银行的合作分为7种模式:人员培训合作模式、技术合作模式、客户资源共享合作模式、管理合作模式、产品及业务合作模式、单方入股合作模式和互相参股合作模式。在这7中模式中,人员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前5种合作模式是比较初级的合作方式;单方入股模式是目前较为普遍的合作方式,但存在不对等和不对称性问题;由于不对等是目前外资银行单方入股中资银行存在的主要问题,所以互相参股是维护中国金融主权的必然选择之一,也是中资银行“走出去”融入国际金融主流市场的最捷径方式之一。从而得出相互参股是平等互利共赢的最佳合作方式。另外,对中外资银行相互参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如果把其作为外资银行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的条件相互参股是可能的,但要想实现中外资银行互相参股,首先必须在中资银行高层达成共识,其次更需获得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 详情 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结构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本文以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作为样本,运用计量模型对1994-2005年间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结构性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共同决定中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同时发现竞争程度和基础业务能力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有影响,预算约束和金融创新对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中国商业银行提高效率的途径是注重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改革,加速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大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力度,适当扩大中国商业银行尤其是股份制银行的规模,保持银行业适度集中度,并注重健全金融法律制度、重塑银行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商业银行效率。
  • 详情 中国股票市场停牌制度实施效果的实证研究
    本文使用深圳A股市场2006年的停复牌和交易数据,构造了“停牌日”样本和与之对应的“非停牌日”样本,并通过计算“异常观察值”对停牌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为了控制部分其它因素的影响,本文还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进一步研究了停牌制度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例行停牌还是警示性停牌,停牌股票在复牌时刻的交易量都显著低于非停牌日的平均交易量,其价格变化率大于非停牌日的平均价格变化率;在复牌后的一小时内,其交易量和波动性都显著大于非停牌日的平均水平。总体来看,中国股票市场目前采用的停牌是缺乏效率的,停牌制度的实施并没有实现监管层提高市场效率的既定目标。
  • 详情 中国证券市场随机游走实证研究
    本文运用分形市场假说的重标极差(R/S)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证券市场日收益率的分形市场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证券市场价格并不完全服从随机游走,而是存在较大程度的序列相关,从而证明了传统的技术分析手段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是有效的。本文还将不同时间增量及与其对应的R/S 统计量进行了逐步回归,并量化了证券价格的随机游走特性,从而更易于直观地发现赫斯特指数的变化趋势。
  • 详情 道德风险、信息发现与市场有效性——来自于股权分置改革的证据
    本文发现在解禁前120天至解禁后20天,股改限售股平均存在-13%的累积异常收益,并且价格下跌主要发生在解禁日前40天左右。实证结果支持我们提出的信息发现假说。假说认为股改限售协议是缓解道德风险问题的一种机制,在禁售期内,流通股股东如果发现公司价值低于预期或者非流通股股东的不当行为,他们会选择在解禁前出售股票以避免更大损失,从而导致股价在解禁前下跌。回归分析证明,透明度高的股票价格下跌较小,并且公司基本面的改善与解禁前后收益正相关。实证结果还发现,解禁股的异常收益反映了公司基本面的时序变化和个股差异,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提供了支持。
  • 详情 股指涨跌的概率推断及市场有效性的重新审视 ——运用生存分析与极值理论对上证指数的再研究
    本文研究上证指数连涨连跌的收益率,发现其服从伽玛分布,并且我们得出股指涨跌的条件概率,以及极值的情况,我们还研究了成交量的影响,从而说明了技术分析特别是价量分析为何在实际中被广泛运用。我们认为随机游动假说是一种粗糙的近似,我们也对市场有效性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从而加深对这一理论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