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情 我国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选择分析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持有量第二大国家,在国际金融市场风云突变的今天,持有的外汇越多,承担的汇率风险也就越大。稍有不慎,持有巨额的外汇储备就会面临风险,不仅不会带来收益,还可能遭受损失。因此,合理的组合外汇储备币种结构是外汇储备保值及增值的根本途径。本文依据经济实力原则、币值稳定性原则和交易匹配原则对我国外汇储备结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外汇储备币种分配的合理比例。
  • 详情 金融市场高频数据挖掘的新进展――金融孤子(非欧几何)构造投资模式的实盘交易
    本文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和非线性动力学原理,对现代金融交易市场的高频数据进行挖掘,运用金融孤子(非欧几何)构造投资模式,实盘交易中国金融市场(股票、期货)相关品种,证实在市场经济体系下,信息价值淹没在市场盘面的高频数据之中,通过有效的数据挖掘(Data Mining)从而实现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具有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信息黑箱可视化(Information Black Box Visualization)意义。
  • 详情 Integration of Lending and Underwriting:Implications of Scope Economies
    We present a model in which informational economies of scope that provide a cost advantage to universal banks o ering “one-stop” shopping for lending and underwriting services also enable these intermediaries to “lock in” their clients’ subsequent business. This (limited) market power of universal banks reduces their incentive, relative to that of investment banks, to undertake costly e ort in underwriting their clients’ securities. The consequent reduction in firms’ likelihood of successful security issues with universal bank underwriters prevents these intermediaries from using their scope economies to completely dominate their markets. Our analysis identifies economy, intermediary, and firm characteristics that motivate either the integration or segmentation of underwriting and bank lending. Our results also have 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innovation and capital market development in markets characteriz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Some of our empirical implications have not been tested; others can be compared with findings in Kroszner and Rajan (1994).
  • 详情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实证分析
    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构成和特点:我国的上市公司具有股权融资的偏好,且我国上市公司的资本构成具有稳定性。同时分析了股权失衡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 详情 建立相对流通市场 破解股权分置谜局
      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剖析了为何难以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指出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要尊重经济发展的规律,要尊重市场运行的规律,并且在最后用“一股两市”的构想提出了用建立相对流通市场来解决股权分置方案,使非流通股利用市场产生一个较低的价格,达到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共同分享解决股权分置之后的溢价收益。
  • 详情 复杂系统科学体系下金融市场非线性难题的求解――价格波动的投机方法
    基于理性投资者、有效市场和随机游走的主流金融投资模式,在金融市场价格随机波动过程中,许多非线性动力问题均隐藏于所设的系数和假设之中,从而导致对市场价格波动的现实视而不见,无法获取波动中的潜在收益。而现实的严酷挑战是:市场博弈中总是少数人获胜。在复杂系统科学体系理论基础上,应用非线性动力学对金融市场异常现象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认为价格涨落的物理本质是,在某一区域的构成介质(市场参与者)发生失稳,并伴随有应变能的加速释放(价格波动、暴涨、暴跌);提出有限尺度布朗运动的概念,从而发现相应尺度的有偏随机游走的趋势(上鞅或下鞅);找到了追随价格波动的非线性算子――非线性特别动力因子,从定量的层面上揭示金融市场中非线性作用引起的惊人的有序性;建立了金融市场价格波动投资模型。
  • 详情 有限政府、有效政府与股票市场
    本文对我国股票市场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我国股票市场“失灵”的根本原因可能在于政府过多地干预了市场。这种干预主要包括政府控股和政府管制两大方面,即各级政府作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最终控股股东直接参与市场,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为股票市场设定了大量的限制市场竞争和价格机制的管制规则。据此,本文提出,要建设一个“好的股票市场”,防止出现“坏的股票市场”,政府在股票市场上应当是一个“有限并且有效的政府”。
  • 详情 证券公司营销策略和客户关系管理
    根据八十/二十法则,一个企业百分之八十的业绩来自于百分之二十的客户,如何能确切了解客户需求,从而发展出对客户与企业有利的价值、策略与机制,已成为赢得证券公司竞争的热门课题。正如营销大师Kolter(2000)所说的:“今天企业失去一位顾客,代表的不只是失去一笔销售而已,企业也失去该顾客此后终身购物所带来的未来利润,还有吸引新顾客以取代原有顾客的成本。”由此可知,如何维系及培养现有客户已经成为证券公司营销人员的基本要务。尤其在电子经济(E-economy)的时代中,证券公司必须重新思考和客户之间的关系,特别在营销方面实现变革,引入客户关系管理,证券公司应该依照每一位顾客的独特需求,量身订做(customization)其所需的产品及服务,实现定制化。
  • 详情 个人信贷是银行业的救世主吗?
    本文的目的是根据信息生产的激励模型,采用比较金融体系的研究方法,通过考察美国和日本等不同金融体系国家在开展消费者信贷业务中的各自运行模式,来探索我国目前消费信贷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经过严密的实证分析方法,我们发现: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相对于以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个人信贷业务的可支撑的规模要小得多,其主要原因是这两类国家所采用的个人征信、信用风险防范的方法有很大的不同。银行体系主导的国家是通过银行设定抵押资产和较高的刚性利率来达到目标,而市场体系主导的国家则是通过基于市场的信息生产机制和保证这一机制有效运行的价格发现功能(定价机制)来实现的,我们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表明,对于消费者信贷业务的特点来讲后者是更有效率的方法。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联合征信体系的建立、风险分散机制的完善以及资产证券化的引入是消费者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 详情 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
    本文分析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我们将持股比例达到或超过30%的股东定义为控股股东。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有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其市场价值显著低于无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控股股东担任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的公司,其市场价值显著低于控股股东不担任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的公司。而且,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价值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本文还发现,不同类型的控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其市场价值也显著不同。特别地,政府作为上市公司最终控股股东的公司,其市场价值显著低于家族、外资和集体企业作为最终控股股东的公司。本文将有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相对于无控股股东存在的公司的市场价值折扣率定义为控股股东的代理成本,平均而言,这种代理成本达11%-16%。以上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确实存在严重的代理问题,当政府作为上市公司的最终控股股东时,这种代理问题更加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