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债能否合理定价反映了中国资本市场是否公正、有效地运行。针对中国尚不成熟的金融市场,在分析公司债信用利差时,除了关注微观因素外,更加应该重视宏观因素。本文选取的样本数据为2007年至2016年共10年的中国公司债到期收益率的周面板数据;宏观因素不仅包括如消费者物价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股票市场指数等传统宏观因素的指标,同时纳入了对于中国金融市场而言影响力度日益增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额、货币供应量、以及工业发电量等多维度的宏观指标。利用控制时间效应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以上宏观因素对公司债信用利差的影响方向和内在传导机制。结果表明:结构化模型的解释力随公司债信用评级的降低而升高;货币供给量M1与M2的增幅与中国公司债信用利差为正相关,但回归结果不十分显著;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回归系数在不同评级的债券中出现了显著正负交替的现象,这可能是受中国市场主体近年来对持续的物价上涨,存在适应性与理性这两种不同的预期所致;在与公司债信用利差正相关的宏观因素中,除了采购经理人指数、沪深300股指以及工业发电量外,固定资产投资额最为显著,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对公司债定价影响最大。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