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栏目:银行与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投行的黄昏 私募的黎明:金融海啸后全球金融的新格局
认领作者 认领作者管理权限
发布日期:2009年05月01日 上次修订日期:2009年05月01日

摘要

经济衰退往往是一个打破常规、构建新秩序的时机,尽管现在低迷的情绪仍然笼罩着全球资本市场,但重大改变正在发生。1937年的大萧条,美国通过《格拉斯蒂格尔法》(Glass- Steagall Act),实现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之间的分业经营,加上《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颁布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成立,促进了美国企业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大型企业摆脱商业银行的控制,纷纷在经济恢复后上市融资,直接确立了投资银行在美国资本市场的王者地位。 而2007年因次级贷款所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正在重建资本市场的秩序,独立的投资银行不复存在,大量的投行业务(例如IPO承销、购并顾问)被正在崛起的巨型商业银行内部所吸收,基于资产的业务(例如资产证券化和衍生产品)正处于痛苦的“去杠杆化”过程。投行为产业界提供资本血液的功能正在被新兴的私募资本所取代。这些新兴的私募资本正为重组全球的产业结构贡献新聚合的金融资本与人力资本,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全球金融市场的格局。 本文先从历史角度分析投行如何自掘坟墓、一步步走向穷途末路,私募资本如何兴起;然后在金融生态系统裂变的分析上,试图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全球金融市场的崭新图景。
展开

论文统计数据

  • 浏览次数:

    3359
  • 下载次数:

    428

孙黎; 童文峰; 阎大颖 投行的黄昏 私募的黎明:金融海啸后全球金融的新格局 (2009年05月01日) https://www.cfrn.com.cn/lw/12523

选择要认领的作者1
身份验证1
确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