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掌握的数据、分析的视角以及承担职能的差异,政府各部门对通胀的看法与表态也不尽相同,其对社会公众通胀预期的引导作用必然存在差异。在通胀水平较高的时候,政府部门(含央行)在公众面前往往可发出两种声音:一是对未来前景的乐观表态(以下简称“乐观论调”),例如,发改委7月24日表示目前“不会造成太大的通胀压力”2以及商务部8月5日宣布“肉类价格两个月以来首次下跌”;二是对未来前景的更为审慎甚至悲观的判断(以下简称“悲观论调”),例如,我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所说的“价格上行压力加大,通胀风险值得关注”及“通货膨胀风险趋于上升”等表述。我们可以从静态和动态的两个视角对此进行一些简要分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