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表现

  • 详情 娱乐明星与上市公司关联:价值提升还是资本运作?
    社会名人在资本市场上是否能通过其声誉机制起到提高公司业绩和促进公司治理的作用?这一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但相关研究并不多见。本文通过手工整理的 2006-2018 年中国 A 股上市公司与娱乐明星关联的数据,研究娱乐明星关联对上市公司绩效和治理的影响,并探究上市公司建立该关联的动机。研究发现:(1)从短期来看,与明星建立关联的上市公司会有正的超额收益,且关联的明星名气越大、二者的关系延续时间越长,则其市场表现就越好。(2)从长期来看,关联公司的业绩并没有变好,且更可能进行财务重述和受到更多的行政处罚,这说明与娱乐明星建立关联的公司其治理水平变差。(3)建立娱乐明星关联可能是通过吸引散户投资者、分析师发布更为乐观的盈利预测和媒体报道更多的正面新闻而抬升了股价。(4)“股份减持”和“择时关联”是上市公司与娱乐明星建立关联的两大动机。一方面,在公司与娱乐明星建立关联后,大股东会进行更多的股份减持;另一方面,公司更倾向于在较差业绩的财务公告前和债券发行前宣布与明星建立关系 。本文的研究不仅从“娱乐明星”视角推进了“名人效应”的相关研究,也为理解上市公司与娱乐明星建立各种关系背后的动机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本文也对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监管部门如何监管和治理资本市场中与娱乐明星有关的乱象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启示作用。
  • 详情 政府纾困民营上市公司:“救助”抑或“接盘”?
    2018年受去杠杠政策影响,大量民营企业陷入流动性危机,为此,国家号召各地政府成立纾困基金纾困上述民营企业。本文以政府对民营上市公司股权纾困的130个样本为例,基于各地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对民营企业纾困这一准自然实验,用DID等方法检验了政府纾困民营上市公司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1)在短期内,政府纾困起到了稳定市场的作用。具体而言,接受政府纾困的民营上市公司公告之后市场有显著的正面反应,同时被纾困方股权质押风险得到了缓解。(2)但在长期来看,政府纾困并没有改善被纾困民营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这体现在纾困完成后,公司的经营业绩表现更差。(3)并且,在纾困中,纾困双方信息不对称程度越高、代理问题越严重,政府的长期纾困效果越差。换言之,纾困方越有可能成为“接盘侠”。本文为政府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发展提供了实证依据,也为后续进一步规范政府纾困行为提供指导性的政策参考。
  • 详情 引入交易成本的资产配置模型有效性研究—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证据
    本文针对投资者所面临的资产配置问题,构建了四个不同规模的投资组合数据库,检验了引入交易成本的多期资产配置模型在中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发现,交易成本的存在的确严重影响了模型业绩;相比初始投资组合为0的情形,初始投资组合为市场组合时模型的业绩表现更好;考虑交易成本的多期模型显著改进了单期模型业绩。此外,本文把 Tu和 Zhou[6]的单期组合策略推广到多期情形,得到一个引入交易成本的多期组合策略,并发现该策略在所有最优化策略中业绩表现最好。最后,我们发现,没有一个最优化策略可以超过简单多样化策略。
  • 详情 透视我国基金业绩的"此好彼坏"和"同涨同跌"
    我国基金业绩的“此好彼坏”和“同涨同跌”现象引人关注。本文基于我国61家股票型基金2004年6月~2008年3月的16个季度数据,采用不同的计量模型分别检验了造成我国基金业绩“此好彼坏”和“同涨同跌”的原因,发现:(1)基金业绩在时间序列上变动主要由战略性资产配置决定,战术性资产配置和基金经理更换对其的解释力很低,所以基金业绩表现为“此好彼坏”;(2)基金业绩在横截面上的差异主要由基金经理特征不同带来,战略性和战术性资产配置的贡献程度不高,这带来了基金业绩的“同涨同跌”。
  • 详情 上市公司定向增发长期市场表现:过度乐观还是反应不足?
    本文研究发现,无论是采用购买持有超额收益方法还是使用日历时间组合方法都可验证中国上市公司实施定向增发后2年内总体上表现强势特征,这与美国股市私募发行后公司长期业绩表现不佳的结论相反。并且对于全部定向增发样本,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前后5年的经营业绩都要显著好于与配比公司,验证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宣告信息反应不足。此外,我们没有发现直接证据支持大股东将定向增发作为“掏空”上市公司进而实现利益输送的工具。
  • 详情 开放式基金暂停申购:保护投资者还是溢出效应?
    由于过多的资金流入会使基金的规模变大从而难以有效地管理,基金公司暂停旗下某只基金申购的现象越来越多。基金公司暂停申购的公告中大多宣称是为了控制基金规模,使前期表现好的基金可以维持其良好的业绩表现,从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是,我们对国内暂停申购的开放式基金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暂停申购的基金未能维持其良好表现,暂停申购未能保护投资者利益。做出暂停申购的决定更可能是基金公司为了得到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基金公司通过关闭旗下的一只基金来引起投资者注意并促使其投资于公 司旗下的其他基金。有证据表明这种暂停申购的策略能有效的引起更多的资金流入该基金公司。
  • 详情 国债风险溢价预测模型在债券投资中的应用
    本文以利率期限结构信息为解释变量,对中期国债的风险溢价建立预测模型。回归结果显示,利率期限结构的斜率因子和曲度因子对中期国债的月度风险溢价具有显著的预测能力。利用该预测模型建立的模拟债券组合,与市场指数及债券型基金相比,取得了较好的业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