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 详情 我国封闭式基金折价的业绩相关性检验与投资者理性化分析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对2000 年8 月17 日至2002 年8 月16 日中国封闭式基金的基金溢价和业绩相关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我国封闭式基金溢价水平与基金业绩的关系正在经历由不相关、微弱正相关逐渐到比较显著的正相关发展过程。结果表明我国投资者对封闭式基金的认识逐渐理性化,这种发展趋势有助于完善我国封闭式基金经理人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发展我国基金产业具有重要启示。
  • 详情 瑞穗金融集团实践视角的金融控股公司控制问题研究
    本文系统地介绍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控股公司之一??日本瑞穗金融集团的成立背景与过程,整合过程,管理框架,及其风险管理、合规性管理、内部审计管理三个子系统的基本政策、管理结构、基本措施。同时还介绍了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实践。 通过对瑞穗金融集团成立及整合的过程进行分析,比照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提出了对金融控股公司控股对象经营的金融业务、所处的监管环境、客户群、经营地域、人力资源、资产组合、资金来源、其它股东等方面应加以控制,同时从经济周期、监管体制变革、控股目标与控股公司的经营状况及技术条件等方面控制控股时机,并在股权与业务方面对金融控股公司成立后的整合加以控制。 瑞穗金融集团以瑞穗控股公司为载体对整个集团进行控制,虽然管理层次多,管理难度大,但其组织结构完整,风险管理、合规性管理与内部审计管理三个子控制系统也是条理分明,对不同的风险都有专门机构予以控制,并制定了确定的程序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建立日常控制体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参照瑞穗金融集团的实践,在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特征进行识别与界定之后,本文提出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控制目标:资产安全、财务可靠、行为合规的公司目标,风险度量与控制的金融公司目标,以及进行资本控制的金融控股公司目标。本文认为,资本控制是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的核心目标,而对风险的度量与控制是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的日常工作重心。 依据这三层目标,参考瑞穗金融集团的情况,本文提出金融控股公司各相关机构在内部控制中的职责、资本控制、风险度量与控制、资产安全、财务可靠、行为合规、内部控制机构建设、监管当局的作用等八个方面的控制原则,为构建金融控股公司控制系统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参考。
  • 详情 浅析中国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的架构
    由于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有限性和监管失灵问题,对于一国证券监管体制的结构与职能设计其核心是正确设定政府在监管中角色、作用以及和自律监管两者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这些问题对于中国这个新兴的证券市场由为重要,所以必须致力于建立完善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寻找政府监管与自律监管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最佳点,处理好两者之间的主次、层次关系。
  • 详情 中国保险业在健康管理领域发展现状与展望
    健康管理是健康保险经营过程中的重要专业环节。尽快建立我国保险业健康管理体系,已成为健康保险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我国保险业健康管理领域的发展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对中国保险业在健康管理领域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 详情 银行改革为何如此艰难
    本文基于对目前银行改革战略定位的三点疑虑,引入了一个流动性约束条件的理论模型,以此来阐述银行业脆弱性的内生机制,从而揭示出银行改革为何如此艰难的理由。同时,论文利用上述的理论模型,又对中国案例做了较为严密的实证分析。由此论文得出的结论是,银行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强调金融体系基本功能得以正常发挥和协调发展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建设上。
  • 详情 完善我国凭证式国债的几点建议
    凭证式国债是满足投资者需要,为中央政府筹集资金的有效手段,是中国现阶段国债市场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对凭证式国债运行的剖析,借鉴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储蓄债券的发行及管理经验,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凭证式国债运行体系,是拓宽凭证式国债的功能,充分发挥凭证式国债作用的有效途径。
  • 详情 在中国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
    住房货币政策的推行,使住房金融制度的改革成为焦点,但是目前住房抵押贷款一级市场受到贷款机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抵押贷款证券化将拓宽贷款机构的资金来源,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分散抵押贷款的风险,有助于住房金融的健康发展和经济的良性循环。 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ABS)被认为是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并将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又一主角,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作为资产证券化的切入点,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将就在中国现有的条件下是否有必要发展住房贷款证券化、发展MBS又是否具有可行性等问题做一简要分析。
  • 详情 中国跨国公司总部与内地和香港金融服务业中心发展 -- 金融地理学的角度
    近年,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科技的创新加速了全球金融景观的变化。看起来,像纽约和伦敦仍高踞世界前两位一样,金融中心在区域上的序列一般较为稳定。但其实每个金融中心在地区、国际和全球的层面上正在不断地变化中。现在,因为全球化和信息科技创新的庞大力量,国际间变得日趋「无边界化」,金融中心变迁的速度和幅度也日益增大。很多金融中心,诸如纽约和伦敦,都面临其地位被取缔的危机。它们在维持其金融地位的过程上承受着颇大的压力。虽然有很多措施,诸如解除管制和提高透明度等,在技术上都能帮助维持甚至提升金融业的竞争力,但在金融中心结构进化的层面上,单靠执行这些措施是不够的。而且,单靠城市自身的能力是不足以令金融中心发展起来的。不过,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地理学,特别是一个新兴学科-金融地理学(Geography of Finance)的学者致力研究一系列强而有力的工具去说明和解释区域金融中心的发展。而「信息腹地论」是这学科中最能研究现代金融地理的其中一个重要范畴。该理论能帮助学者们研究和了解国际资金流、金钱景观、银行和服务机构的位置,以及金融中心的区域形成和发展。它提出的「信息外在性」、「不对称信息」和「路径依赖」不单是信息腹地形成的主要动力,也是决定着一个城市在区内金融地位的变迁。本文将运用前后两次详尽的企业总部位置调查去辅助分析和预测中国各大主要的经济中心(包括香港、北京、上海和广东城市广州和深圳)于可见将来在区内金融地位的起跌。
  • 详情 从“零利率”政策到“负利率”结果:透析日本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
    本文从金融体系所应发挥的基本功能这一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利用比较充足的数据和资料来揭示现代日本金融的发展现状及其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今天日本短期金融市场上“负利率”这一宏观现象的深层原因。通过研究论文得出的重要结论是: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决不能对本国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掉以轻心。笔者相信,这一研究成果一定会对中国目前的金融改革带来许多非常有益的启示。
  • 详情 涨跌幅限制降低了股价波动吗?:来自中国股票市场的证据
    本文综合运用事件研究法和分组比较法,检验了涨跌幅限制在中国股市的运行绩效。结果发现,涨跌幅限制会引发波动性溢出效应、价格发现延迟效应以及流动性干扰效应。因而本文得出结论:涨跌幅限制并没有降低股价波动性和投资者的过度反应行为,相反却阻碍了均衡价格的实现过程和投资者的正常交易活动。随着市场的规范和成熟度不断提高,我国股市应逐渐放宽涨跌幅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