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

  • 详情 企业 ESG 表现对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来自中国 A 股上市公司的证据
    摘 要: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企业 ESG 表现对绿色创新绩效可能的影响及其机制,并以 2009—2021 年中国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了企业 ESG 表现的绿色创新效应。从机制分析发现,ESG 表现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绩效。从拓展性研究发现,ESG 表现的三个子维度都有助于提升绿色创新绩效,且公司治理表现的提升效应最强;ESG 表现不仅提高企业策略性绿色创新绩效、独立绿色创新绩效,还可提升实质性绿色创新绩效、合作绿色创新绩效。
  • 详情 中美贸易摩擦与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以某一线城市高新技术企业为例
    贸易摩擦作为近年来世界经济格局最显著的风险因素之一,不仅阻碍了多边主义包容发展的整体进程,也对我国以广大中小企业为代表的经营主体产生了直接且深远的影响。本研究以2018年中美贸易战为准自然实验,聚焦某一线城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全量样本,运用强度双重差分法系统探究贸易摩擦对中小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回归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受出口冲击企业的创新总产出和实质性创新均呈现显著增长。异质性分析进一步揭示,国有产权、低外资投资比例以及位于自贸区外的企业更能强化贸易摩擦对创新的促进效应。机制分析则指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增加企业内源研究是提升企业创新产出的关键渠道。本文的研究揭示了在面对关税冲击时,中小企业应当迅速调整内部决策以促进自主创新,同时也强调了政府在提供适度支持和引导方面的重要性,这些发现为理解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小企业的创新策略及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启示。
  • 详情 信贷约束、公共政策与生育决策---基于“干中学”效应
    本文研究放松信贷约束对家庭生育决策的影响,提出放松信贷约束对生育具有三方面影响。(1)家庭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对生育有“收入效应”;(2)教育投资增加提高生育边际成本,对生育有“替代效应”;(3)育儿挤占劳动时间,“干中学”效应下工作技能水平降低,未来收入减少,对生育有“挤出效应”。在三种公共政策与金融组合中,托育服务与放松信贷约束组合能实现“更高生育率、更高人力资本增长”双目标。
  • 详情 社会网络有助于降低过度教育吗?——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带来劳动年龄人口持续减少,就业者与岗位匹配的结构性问题更加突出。就业匹配质量低意味着个人和社会的人力资本不能被充分利用,会给个人和社会带来生产力损失。提升就业匹配质量是缓解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社会网络是劳动者求职过程中的重要资源。文章首先通过理论模型分析社会网络对就业匹配质量的影响机制,然后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 年数据对农村背景人群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社会网络有助于降低过度教育概率,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率,这一结论在以是否有家谱或族谱和春节期间来拜访的亲友家数作为工具变量的估计结果中仍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社会网络主要通过信息传递和提升人际信任度作用于就业匹配质量。文章认为,减少职业搜寻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降低搜寻摩擦对于提高就业匹配质量和缓解结构性矛盾都具有重要作用。
  • 详情 过犹不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转型与经济追赶
    持续的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然而,现阶段发展中国家却在普遍经历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结构转型。文章基于1979-2018年的跨国面板数据系统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向服务业结构转型对其经济追赶的影响。研究表明:(1)发展中国家制造业向服务业的结构转型会抑制其经济追赶,且“过早去工业化”的负面作用更显著,其作用通过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积累渠道实现。(2)发展中国家较高的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和制度质量可以削弱结构转型的负面影响。(3)较低的农业生产率、发达国家的人工智能应用和劳动力跨梯度转移是造成发展中国家“过早去工业化”的重要原因。(4)现阶段我国的制造业比重下降也不利于经济追赶,尤其是会阻碍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追赶。因此,发展中国家应采取合理的产业政策防止“过早去工业化”,并通过提升农业生产率、吸引外资、合理引导劳动力流动等助推制造业转型升级。
  • 详情 社会保险缴费征管与资本市场运行效率 ——基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视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时代,中国日益完善的劳动保护制度将对微观企业财务信息产生何种影响?本文以2011年《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劳动力保护制度对于微观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密集型企业受《社会保险法》实施的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提高0.15%,占其均值的14.4%。机制分析发现,劳动保护制度通过两个渠道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1)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推动企业进行人力资本结构升级,进而起到提高会计信息准确度并加强内部监督的作用;(2)劳动保护的加强提升了企业出于降低债务融资约束而提高财报信息披露质量的动机。上述结论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与安慰剂检验、控制高维固定效应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将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延伸至劳动经济学领域,为更深刻地理解会计信息可比性背后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颖的视角,对全面考察劳动保护制度如何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社会保险政策提供了支持性证据。
  • 详情 普遍信任对包容性金融与产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度的影响
    普遍信任是影响包容性金融与产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度的重要因素。利用中国1999-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对普遍信任与金融产业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普遍信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升包容性金融和产业转型升级耦合协调度。但普遍信任对金融产业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会受到普遍信任和经济制度水平的约束。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开放水平和人力资本的提高也可以有效提升包容性金融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水平。建议除了大力发展金融和产业内部的相关因素外,还可以采取提升社会普遍信任水平,大力发展经济,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发展高等教育,多措并举,共同提升包容性金融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度。
  • 详情 数字经济提升了绿色创新效率吗?——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
    本文通过测度2011-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数字经济和绿色创新效率水平,探讨了数字经济提升中国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效应及机制。通过指标替换和不同计量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同时使用各城市与杭州的球面距离和数字经济词频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人力资本高级化两个角度,检验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具体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城市绿色创新效率,该结论在引入工具变量进行稳定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的研究显示,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人力资本高级化是数字经济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重要传导路径。最后,本文从区域分布、城市资源差异、城市层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具有异质性。本文的研究对发挥数字经济的绿色价值、改善资源配置、深化认识数字经济的低碳价值和兼容反哺效能、促进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详情 金融结构、契约环境与全球价值链地位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系统考察了金融结构与一国全球价值链地位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显著提高了一国全球价值链地位,克服了内生性和经济波动的影响后,结论依旧稳健。随着一国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金融市场对其促进作用呈依次递增趋势,然而金融危机会弱化这种积极作用的发挥,一国需要与其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最优金融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提升和研发创新激励的强化是市场主导型金融结构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重要渠道。此外,引入国家契约环境指数,研究发现契约环境的改善不仅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直接促进作用,而且还能强化金融市场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作用。
  • 详情 官员晋升、人力资本错配与企业劳动投资效率
    基于人力资本投资的视角,本文考察官员政治晋升激励如何影响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并进一步分析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地方官员存在晋升激励时,企业的劳动投资效率显著降低。这一关系在雇佣过度和雇佣不足均显著。第二、在雇佣不足时,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并未随着雇佣的增加而提升的原因在于:企业的人力资本存在明显错配,这导致劳动力结构发生扭曲,从而无法达到劳动力最优配置。第三,引入地方矿难死亡人数为工具变量,2SLS 回归与安慰剂检验均显示,本文结果不受内生性影响。第四、在国有企业、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年份、期满晋升、官员学历较高的子样本中,晋升对劳动投资效率的影响更显著。同时,基于市长或书记晋升、正常与提前晋升以及是否首都或省会城市的横截面检验验证了结果稳健性。整体上,本文对深入理解政治晋升内在机制及官员晋升条件下的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劳动力结构配置的扭曲有重要意义,这对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清晰的政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