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创造

  • 详情 中央环保约谈的示范效应与竞争效应——基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的实证分析
    作为一种环境治理的新工具,中央环保约谈制度建立的初衷在于解决属地化环境管理体制下政策执行低效而导致的治理失灵问题,而中央环保约谈的震慑效应及其持续性有待进一步检验。文章基于我国 2005 —2019 年 283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中央环保约谈的震慑效应及其持续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央环保约谈有效降低了本地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具有显著的直接震慑效应;第二,中央环保约谈对空间关联地区的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产生了负向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近邻震慑效应;第三,中央环保约谈的直接震慑效应不具有持续性,但近邻震慑效应随时间不断持续和增强;第四,机制分析表明,在风险规避和价值创造的双重作用下,中央环保约谈对空间关联的被约谈城市产生了示范效应和竞争效应。文章聚焦于震慑效应,拓展了环保约谈的研究视角,对环保约谈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具有实践启示。
  • 详情 我国上市公司脏盈余会计流量的价值相关性问题研究
    脏盈余会计流量的价值相关性问题,对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准则制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会计理论界对此尚未予以必要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脏盈余会计的涵义、以及我国实行脏盈余会计的现状,对脏盈余会计理论的主要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以09、10年深市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为样本,利用“价值创造溢余”指标EVC(Excess Value Created;EVC),运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所披露的脏盈余会计流量的价值相关性,并指出该结论的应用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详情 试论企业组织资本与财务管理创新
    组织资本是企业的无形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无疑应当关注组织资本。构建包含组织资本在内的财务管理体系是财务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以组织资本的概念界定为起点,研究了组织资本形成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以及基于组织资本考虑,如何进行财务管理创新等问题。
  • 详情 征文通知:"并购论坛2009:价值创造、产业重组与经济安全"
    “并购论坛”是由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发起举办的一次高水平并购国际学术会议。本次会议将于2009年11月14-15日在广州中山大学举办,主题为“价值创造、产业重组与经济安全”。全称为“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Forum 2009: Value Creation, Industry Restructure and Economic Safety”,主题是在经济学、金融学、工商管理等领域进行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内容涉及并购与价值创造、产业重组与产业升级、产业重组与经济转型、外资并购与经济安全等多方面。计划邀请来自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20名左右国际学者参加。
  • 详情 从上市公司绩效看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本文对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及其与企业微观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 和实证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数据基本可靠,Rawski (2001)等人对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质疑大部分都是站不住脚的;第二,我国宏观和微观经济之间并不存在本质性的背离,所谓“悖论”之说缘于错误地将经济规模指标与盈利指标相比较,错误地将净资产收益率等盈利指标等同于企业经营绩效,无视资本成本的变化。研究表明,我国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是: 规模快速增长、企业益利水平下降、企业绩效(资本盈利和资本成本之差)提高。我国企业在盈利能力下降的情况下还能维持持续的增长,主要是得益于资本成本的下降。最后,中国经济的增长能否继续如现状持续下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成本能否继续下降。在未来,从长计议我国应该培育与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模式相符合的企业和政府行为的激励机制,而在新的激励机制未到位的转轨期间,需要通过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积极引进外资等方式继续开拓廉价的资本的来源,使企业的低盈利的扩张能够维持。
  • 详情 金融体系的微观传导机制及功能改革:中国案例
    本文的目的就是通过验证我国金融体系在不完全市场的制约条件下,能否发挥“价值创造、价格发现、风险分散、流动性供给、信息生产和公司治理”这六大基本功能,以及通过进一步检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来揭示当今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表现及其症结所在。在对一系列度量指标考察的基础上,论文发现:目前影响我国金融体系健全性的两大基本要素是房地产价格和流动性,它们直接左右银行的信贷行为,相反,利差幅度和基础货币的调控却没有显著的制约效果。所有这些特征都表明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依然是目前我国改革战略中的关键问题。
  • 详情 关于价值理论若干思考
    本文分析了产品价值理论的历史及其沿革,提出了价值的以边际理论定量分析在价值构成和价值增值中各生产要素的贡献,提出了价值分配中,生产要素应参与分配的理论依据,考察了价值创造的产生、实现、分配等相关问题。
  • 详情 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中国证券市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和会计研究法,对1993-2002年中国上市公司的1216个并购重组事件是否创造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实证研究表明,并购重组为目标公司创造了价值,目标公司股票溢价达到29.05%,超过20%的国际平均水平;对收购公司股东却产生了负面影响,收购公司股票溢价为-16.76%;对目标公司和收购公司的综合影响,也即社会净效应不明朗。理论分析表明,我国经济的转轨加新兴市场的特征为并购重组提供了通过协同效应创造价值的潜力,狂妄假说和代理问题等传统的并购动因理论有助于解释收购公司的价值受损,而本文提出的“体制因素下的价值转移与再分配”和“并购重组交易的决策机制”新的理论假说,更直接地解释了并购重组对目标公司、收购公司和社会总体的不同效应。
  • 详情 银行全面风险管理和价值创造
    现代银行业的风险管理理念、系统和方法,风险管理与盈利的关系随着银行业务及其环境的变化,经历了从传统风险管理向全面风险管理的发展。本文从价值创造角度探讨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形成、特征、现状及银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