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革

  • 详情 管理层收购(MBO)理论和我国企业实践
    MBO在激励内部人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而获得了广泛的应用。MBO有利于加快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完善激励机。但MBO对中国经济界来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中国企业制度、企业义务、所有权结构、市场成熟度和人的主观意识形态等方面与MBO的发源地美国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因此,MBO在中国近年来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以回避的矛盾。对于舶来品,应正确面对,积极探索,不能因噎废食,害怕问题而将有价值的东西拒之门外。
  • 详情 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及其治理结构与内部管理控制--基于某海外上市公司的实地研究
    文章大纲 1. 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进程 2000年,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话题。2000年4月、6月、10月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联通前后分别在美国纽约证交所和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共募集资金上百亿美元。 2001年底,国家有关部门表示:今后5年,中国将会重点支持一批大集团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某著名投行的中国研究部主管表达了乐观的估计:预计未来两年将有300家民营企业到海外上市,包括香港、美国及新加坡等。 伦敦交易所亚太区市场拓展总监也表示,尽管目前在该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只有6家,但相信这个数量在最近几年内会成倍增长。2001年11月,高盛公司代表在广东省省长顾问会议上指出,海外上市的中资公司股票被低估的现象,可望于2002年中期消失。 面对可能再次出现的海外上市热潮,对历次海外上市热潮的冷静分析是必要的。 1. 1外上市历程回顾 历次海外上市高潮的回顾与总结:上市时间 上市地特征 上市企业的行业特征, 1. 2外上市动机探究 不同类型企业海外上市动机研究:国有企业―企业改革,行业重组 高科技企业 1. 3外上市面临的主要问题 法律法规 价值取向 监管与评价方式 1. 4外上市带来的利益冲突 国内消费者与海外投资者之间 2. 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对公司治理结构的改进 2.1 公司治理结构 2. 1。1股权结构 2.1.2董事会职能 2.1.3监事会职能 2.1.4高级管理人员的考核与任命 2.1.5治理结构机构设置的评价 2.2 公司内部管理控制 2.2.1企业组织结构设置 2.2.2 子公司控制 2.2.3财务管理及财务信息管理 2.2.4价格管理 2.2.5中级以下管理人员的任命与业绩考核 2.2.6 内部管理评述
  • 详情 从企业理论看国企改革历程及未来研究方向
    在综述始于70年代末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的基础上,以现代企业理论的分析框架审视这一历程,指出生产要素市场化是建立市场经济下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的隐含条件。最后提出关于国企改革的未来研究方向,也即深化国企改革的政策建议--生产要素市场化。
  • 详情 浅论货币流通速度在货币政策体系中的地位
    内容提要:   本文一改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体系唯一重要中介目标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构建一个同时将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供应量两者都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体系的观点。文章围绕这一论题,研究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理论基础及其在货币政策体系中所应承载的功能,分析了货币流通速度长期没有得到经济理论界重视的经济背景,论证了改革开放来货币流通速度逐年下降但幅度逐渐减缓的经济规律并籍此得出了未来10年货币流通速度将实现由负增长向正增长转折性变化的结论。论文通过上述从理论到现实,从历史背景到未来趋势、从数据到图表的分析论述,较好地从理论和经济发展角度解决了货币流通速度在货币政策体系中的定位问题。 学术价值:   传统货币政策正在面临着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历史性挑战。论文构建的以货币流通速度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体系及其据此提出的稳定货币供应量、加快经济货币化进程、加大企业改革和扭亏减困力度、促进消费热点形成等政策取向,对于治理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论文曾获九江市九五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详情 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产权制度解释
    我国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居高不降,严重影响了银行对经济的支持能力。不良贷款比率过高,原因固然有多种,但是产权不明、权责不清乃是不良贷款形成的根本原因。因此,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其还贷的约束机制和偿还能力;深化银行体制改革,以股份制为目标,创新银行产权制度;建立委托――代理机制,激发各级银行保护产权和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同时,实现债务战略性重组,多渠道消化银行不良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