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

  • 详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农民工流动与农业蓄水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的微观证据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农民工的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城乡融合发展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而农民工作为弱势群体,突发性冲击会对其就业产生巨大的影响。文章基于“突发性冲击-农民工流动-农业再就业”的逻辑框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广义双重差分模型论证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就业地点以及农业就业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冲击下,劳动力供需变化与市场配置效率下降加大了农民工工资下行压力,带来了不利的收入效应;加之不确定性风险较高,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机会成本增大,县域内就业增加,农民工流动性下降;由于非农就业机会有限,农民工利用农业的劳动力蓄水池功能进行农业再就业,获得暂时的就业保障以抵御公共卫生风险。此外,城市的失业效应与劳动者的替代效应是突发性冲击影响农民工就业选择的潜在机制。据此,文章认为将更多农民工纳入就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与农村产业融合,以及通过技能培训等加强对弱势农民工群体的救助和支持是保障农民工生计、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重要途径。
  • 详情 数字普惠金融、包容性增长与共同富裕实现
    在对共同富裕本质特征和数字普惠金融核心价值讨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理论逻辑,并进一步通过构建我国共同富裕指标体系,利用2011-2019年30个省份(不含西藏)的面板数据,测算了我国各省份共同富裕实现指数。利用这一数据结合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影响机制和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实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而包容性增长则是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共同富裕实现的重要环节。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实现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强于中西部地区,同时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于共同富裕实现的影响最为重要,其次为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以上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更换模型、更换被解释变量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因此,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守正创新发展有助于通过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 详情 社会保险缴费征管与资本市场运行效率 ——基于会计信息可比性的视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劳动法律法规,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新时代,中国日益完善的劳动保护制度将对微观企业财务信息产生何种影响?本文以2011年《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劳动力保护制度对于微观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及其具体机制。研究发现,劳动密集型企业受《社会保险法》实施的影响,会计信息可比性提高0.15%,占其均值的14.4%。机制分析发现,劳动保护制度通过两个渠道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1)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推动企业进行人力资本结构升级,进而起到提高会计信息准确度并加强内部监督的作用;(2)劳动保护的加强提升了企业出于降低债务融资约束而提高财报信息披露质量的动机。上述结论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与安慰剂检验、控制高维固定效应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将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延伸至劳动经济学领域,为更深刻地理解会计信息可比性背后错综复杂的影响因素提供了新颖的视角,对全面考察劳动保护制度如何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并为进一步深化和完善社会保险政策提供了支持性证据。
  • 详情 关于我国证券市场注册制下若干配套政策改革的研究
    每个国家有能力创业并做大做强成为企业家的都是极少数人,企业家是宝贵的国家战略资源;他们发展需要资金,到资本市场融资,是国家人民利益所在,理所当然要支持。但也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少企业家的社会责任道德水准同普通群众没有太大不同,上市为了圈钱套也是有的。我国14亿人口,无风险识别能力群体庞大,股市散户主导;严监管,失去活跃度,企业难融资;放松监管,垃圾概念漫天飞。过去现在和将来很长时间内,二级市场都很难实现总体上的等价交换。过去上市的大多是国企,国有股减持还能充实社保,都是公共利益;存量股份二级市场简单全流通说得过去。而今来上市的是清一色的民营企业,越垃圾越贵越减持越涨,股市集腋成裘让极少数人一夜暴富,于情于理都说不通。眼下原始股上市流通的注册制已经行程近半,相关配套监管如不尽快跟上,近2亿个家庭、8亿人口的财富难免被极少数海内外机构和私人老板们反复收割,批量制造富翁大量制造新生贫困人口,整个国家社会阶层有形成目前香港倒金字塔型社会的危险:极少数人富可敌国,绝大多数人却贫穷潦倒,其后果党国家和人民无法承受。必须站在国家人民利益立场,寻求最大公约数。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资本市场改革要以国体政体为中心,要以等价交换和公平交易为条件,要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证券市场既要大力支持企业家融资,发展经济,又要抑制其一夜暴富的利益冲动。建议证券市场注册制下辅以如下配套政策:非公有制企业上市增加骨干员工持股强制性条款,上市公司存量股份改大宗交易平台封闭流通,以强制信托责任大力发展负责任的爱国机构投资者,将新股上市审批权归还给人民,革新红利税,改造监管队伍,强化一定温度下的严监管,以持续现金分红能力作为退市主要依据。
  • 详情 关于设立西部开发基金的可行性研究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其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历史的沉淀,又有人为的制约因素:自古以来,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长江以南的江南水乡地区素来繁荣、发达;而内陆的西部地区大都为苦寒的荒蛮之地。建国后的三十年间,东西部差距逐步缩小。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确定了开放沿海经济特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方针,使东南部地区经济飞速发展。时至今日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反差已经越来越大。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是以共同富裕为最终目标的,贫富地区差距拉大绝不是我们的最终希望,所以,党中央和国务院确立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跨世纪的宏伟战略目标。可以说,设立西部开发基金不但是迫切的、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