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

  • 详情 模块化企业并购及并购浪潮
    模块化及其创新是导致信息产业竞争激烈的根本原因,高强度竞争迫使企业采取兼并战略。基于模块化特征,本文建立模块化产品市场竞争模型和强强企业兼并与弱弱企业兼并之间的兼并期权博弈模型,研究模块创新对并购决策的影响和并购浪潮产生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模块化产品创新的持续性导致模块化产业并购频发,而模块化系统中重要模块的技术进步周期是导致模块化产业并购浪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本文研究结论从技术层面为第五、六次并购浪潮中IT产业并购的集中爆发提供了合理解释。
  • 详情 兼并收购与劳动力技术升级
    本文研究了公司被并购对劳动力技术升级的影响。用中国上市公司 2000-2016 年的面板数据样本,在控制了公司相关变量以及年份和公司的固定 效应后,研究发现被并购后公司的劳动力总数、常规低技能劳动力数量、非常 规高技能劳动力数量均有增加,但是常规低技能劳动力占比显著减少,非常规 高技能劳动力占比显著增加。此外,公司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劳动力数量和比 例均有显著上升。在异质性分析中,研究发现并购对非国企比对国企对于劳动 力技术升级的影响更加显著,对高竞争行业中的公司对于劳动力技术升级的影 响同样更加显著。本文的结果在用工具变量解决了内生性后依然稳健。上述研 究结果表明,资本市场的并购活动对劳动力市场的技术升级有显著促进作用。
  • 详情 中国证券公司多元化经营的范围经济效应研究
    基于广义超越对数函数,本文考察了 2006-2011 年间国内 76 家综合型证券公司 业务经营的范围经济效应。 研究结果显示, 国内证券公司经营过程中普遍存在范围经济效应, 并且大型证券公司的范围经济效应比中小型证券公司高。 为此, 本文提出证券监管部门应该 鼓励证券公司进行业务创新,减少对证券公司业务开展的限制;鼓励证券公司之间的兼并。 证券公司应该加快金融创新的步伐,不断开发新的产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
  • 详情 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战略合作决策研究
    允许外资银行以少数股权形式与中资银行战略合作是中国银行业开放和中资银行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 在此 背景下,本文首先建立两本地银行间的信贷市场竞争模型,以此为基础,本文再考虑外来银行与本地银行之一战略 合作以及未来控股本地引资银行的可能性, 然后通过构建控股决策的实物期权模型和少数股权合作决策模型, 研究 了外来银行与引资银行合作决策的交互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1)除了本地信贷市场规模及其高速增长是吸引外来 银行与引资银行合作的原因之外, 未来控股引资银行的可能性将是吸引外来银行与本地银行合作的更重要原因; (2) 如果外来银行不与本地银行战略合作而是在将来与已参与战略合作的外来银行竞争控股引资银行, 那么他将在竞争 中失去机会; (3)如果外来银行与引资银行战略合作、付出努力开展新业务降低贷款客户交易成本,则现有少数股 权合作机制下难以有效激励外来银行贡献自己的努力水平, 而未来控股的可能性更削弱了外来银行贡献努力水平的 积极性,这既不利于引资银行也不利于整个本地信贷市场; (4)为了改变不利局面,引资银行应在少数股权合作机 制中加入 “如果外来银行在战略合作中努力水平没有达到一定标准, 将来将只能恶意收购引资银行” 的新约束条件。 新约束条件改变了不利的情况,同时,相对于高约束指标,低约束指标更能促使外资银行在低股权比例上贡献高努 力水平,更能提高引资银行所得新增净价值和整个合作银行价值。
  • 详情 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改进:2002~2006
    本文以 02 年和 06 年我国上市公司的自查报告为基础,挑选了18个指标构建了公司治理总指数及四个分指数,对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上市公司 06 的治理状况相比 02 年有显著的改进,但改进的程度不大。公司治理指数的增加总体上会带来公司 Q值的提高,但对于治理改进较小的公司而言则相反;内生性检验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的完善可能是由于其 ROA的变化而导致的,且对于治理改进较大的公司而言可能还有 Q的原因;对各个分指数的分析表明公司治理对 Q的影响是四个分指数综合影响的结果,而除了公司内控与激励机制以外的分指数都会对 ROA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治理改进的因素分析表明改进主要是由 Beta 系数的降低、融资需求的增加、公司外部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以及兼并或借壳上市等因素所导致,同时公司 Q的变化并不会导致公司治理状况的显著变化,ROA的变化却有显著影响。
  • 详情 国有银行部分私有化策略研究:并购 vs.引资
    本文构建了一家公私混合持股持股银行与多家私有银行相互竞争的混合寡占模型,分析混合持股银行以并购私有银行和向境外投资者出售股权两种策略实现国有股比例的同程度变化时,总存款量、各类银行存款量、银行利润、社会总福利的变化及其异同。模型结果显示,在达到同国有股比例的前提下,较之引资策略,并购策略将引致在位银行较高的存款量和利润量,但总存款量及社会总福利却较小。
  • 详情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研究
    本文以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等统计方法,建立综合得分模型,比较上市公司并购前后绩效变动情况。得出不同并购类型绩效差异性的基本结论:上市公司的并购行为并没有给企业的业绩带来明显的提升。在分析了实证结论之后,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在上市公司并购中的积极作用,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防止为了追求暂时的政治利益而牺牲社会资源配置效率,上市公司不应当追求扩张而进入陌生领域。
  • 详情 银行对上市公司授信的风险分析与监控
    经济体制的改革,市场机制不但完善,给证券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上市公司大批量的涌现,但是上市公司的质量参差不齐,最早几批上市的公司名称早已不见了;大部分上市公司“不务正业”;业绩逐年下降。上市公司改制、从组、收购、兼并等想尽一切办法求生存,谋发展。而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企业,近几年上市公司是银行授信争夺的焦点,但隐藏着巨大的潜在的风险。
  • 详情 兼并与收购的期权定价方法
    本文针对兼并与收购的传统与其他定价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在结合协同效应评估与期权定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价思路,用于解决其他方法中假设条件过多,教难量化等问题
  • 详情 从博弈的角度看企业兼并与战略联盟
    本文在市场环境给定的情况下,尝试运用博弈的方法探讨企业兼并与战略联盟这两种企业外部扩张模式分别面临的问题及可能的策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