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

  • 详情 基于P2P平台的创新型公益助农金融模式探究
    】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议题,也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农村金融的带动,尽管近几年 我国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例如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已经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局部地区的问题还没得到完全的解决,经济发展参差不齐,由 于市场经济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导致落后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仍存在较多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下,在市场的驱使下盈利性企业单位不 可能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所以仍强调市场化的调控手段失效,因此我们需要公益慈善行为作为市场化的补充。 本文试图提供一种政府扶持下新型的P2P公益性助农贷款模式,在此模式下,发挥政府的作用,对现有市场下的农村金融体系进行补充和完 善,鼓励公益性金融机构填充农村市场的空白,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管理,激励资金流入到需要特殊帮扶的农业部门和农村弱势群体,弥补市 场经济的缺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详情 努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关于转型时期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战略思考
    摘要:本文结合河北省的实际,就农村信用社在“十二五”向农村商业银行转型时期应当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论述,深入分析了宏观调控和市场竞争对农村信用社已经或可能带来的影响,特别强调了农村信用社在转型时期必须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积极主动地抓好营销,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省级联社及其派出机构的职能定位及如何加强和改进管理的问题,作者也发表了个人独特见解。
  • 详情 拆解山东城商行联盟—顺谈银行业的制度竞争
    山东各城商行之间实力相当的格局,使得山东城商行采取了一条不同于徽商行的吸收合并制和浙商行的参股、控股制,而借鉴德国储蓄银行的模式,组建了一个为各家成员行提供专门服务的、不具有管理职能的城商行联盟,这样在全国范围内就形成了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一级总行制、农村信用社的多级法人制和山东城商行的联盟制三种制度模式,使得全国银行业制度层面的竞争成为了可能。
  • 详情 关于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丰硕成果。“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三十年的改革历程不断印证着伟人的预言,金融改革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共进。入世过渡期的结束,预示着我国金融业正式对外全面开放,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踏上了新的征程。如今我国已形成中央银行与监管机构分家,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分业经营,中资机构和外资机构同台竞争的日趋完善的金融体系。回顾二十九年前,小平同志提出的“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成为金融改革的先声,从此我国金融改革正式拉开序幕,并先后通过人民银行成为中央银行、专业银行到商业银行,从混业到分业、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农村信用社的回归,一直到股份制银行的改革试验、国有银行的股改和金融法治化步伐的跃进;在带给人们初偿改革喜悦的同时,更引发了我们对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的深层次思考。特别是当前动荡不安的国际金融形势和不确定的国内经济走势,更增加了我们对金融市场、尤其是金融创新的危机意识。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众多失败的教训和成功的经验,需要我们在珍视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居安思危,力争少一点亡羊补牢之痛、多一点未雨绸缪之举,防范于未然。
  • 详情 农村信用社与农村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和枢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助推器。因此研究向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应用计量经济模型及方法对农村信用社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对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具有极大促进作用的结论。针对农村信用社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作者在文章最后提出了系列可供借鉴的建议。
  • 详情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强力支持,而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撤离农村,形成了农村金融的“真空状态”,农业发展银行只提供粮食收购贷款,信用社背离了合作制的宗旨,邮政储蓄从农村抽取大量资金,根本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改革农村金融体系,理顺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资金关系;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发展新的合作制金融机构;改革税收、利率政策,形成农业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增加农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多方面筹集资金,支持农业现代化。
  • 详情 当前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和金融的国际化,资本充足率也将成为我国银监部门的一项重要指标。《银监法》已经实施了,当前农信社的实际与该法的要求有差距,资本充足率达不到规定的比率。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农信社资本充足率存在的问题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主要途径。
  • 详情 对农村信用社现行稽核体制的思考
    2004年11月,银监委沈阳会议在认真总结江西、贵州等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将试点扩大到21个省市。目前试点省市大多采用省联社形式,但稽核体制却无大的变化。针对当前稽核缺乏独立性等弊端,本文提出了垂直稽核链和横向监察结合体的新机制,这种新机制有助于防范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
  • 详情 农业现代化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强力支持,而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撤离农村,形成了农村金融的“真空状态”,农业发展银行只提供粮食收购贷款,信用社背离了合作制的宗旨,邮政储蓄从农村抽取大量资金,根本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改革农村金融体系,理顺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的资金关系;放宽农村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发展新的合作制金融机构;改革税收、利率政策,形成农业资金的良性循环机制,增加农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多方面筹集资金,支持农业现代化。
  • 详情 合作金融:现实.困境.抉择
    本文从农村信用社改革入手,简要阐述了合作金融产生、组织体制和在我国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同时指出了合作金融在当前我国的制度缺陷和生存困境,最后笔者结合中国经济实际,认为不必据泥于经典的合作金融理论,走一条适合我国多元化经济特征的合作金融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