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

  • 详情 区域壁垒和中国城市的银行业竞争格局
    本文探讨了区域壁垒对中国城市银行竞争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行政壁垒和地理壁垒都会导致不同城市间的银行竞争水平存在差异,但影响程度随时间在下降,不同区域壁垒的影响也存在异质性。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不同,中国的国有银行天然具有跨区域经营的特点,因而呈现出差异性的结果。具体来看,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网点分布受文化壁垒影响,而不受行政壁垒影响;城商行、农村金融机构受行政壁垒影响,而不受文化壁垒影响。行政壁垒会影响银行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但文化壁垒的作用并不显著。在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关键时期,应构建结构合理的银行市场体系和分工协作的银行机构体系,国有大型金融机构服务于资本在全国的最优配置,中小金融机构聚焦当地实体经济,结合当地文化开展业务创新。
  • 详情 如何建立防止农民规模性返贫的金融结构
    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文章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易县格莱珉小贷模式、政府金融扶贫方式的分析,指出了农村金融体制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过去依靠政府扶贫资金担保和贴息换取金融机构对贫困户贷款,虽然也能帮助脱贫,但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贷款信息不对称、成本高、风险大问题,将来政府停止担保贴息,银行就会停止贷款,农民失去金融服务还有可能规模性返贫。因此需要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结构。运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对农村金融发展逻辑进行了延伸分析,科学设计了由“普惠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村庄银行、“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乡村银行经管系统与八大辅助系统组成的“二梁八柱”农村金融架构,并对农村金融结构及其建设步骤提出了建议。
  • 详情 西方社区银行经营发展模式及启示
    本文结合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针对欧美等发达国家社区银行的概况与界定、经营优势与面临的挑战、主要发展模式、组织架构与规模边界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论述,并剖析总结西方社区银行的发展特色、模式创新与可取之处。在此基础上,着眼于我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试点与发展,建设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 详情 基于新型农村金融视角的地方政府金融监管研究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金融机构。2005年,人行启动了小额贷款公司试点,2006年以来,中国银监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法规,确立了新型农村金融的准入政策、运行机制和监管措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得了较快发展。
  • 详情 基于P2P平台的创新型公益助农金融模式探究
    】三农问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议题,也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农村金融的带动,尽管近几年 我国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例如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已经取得显著的效果,但是局部地区的问题还没得到完全的解决,经济发展参差不齐,由 于市场经济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导致落后的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仍存在较多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下,在市场的驱使下盈利性企业单位不 可能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所以仍强调市场化的调控手段失效,因此我们需要公益慈善行为作为市场化的补充。 本文试图提供一种政府扶持下新型的P2P公益性助农贷款模式,在此模式下,发挥政府的作用,对现有市场下的农村金融体系进行补充和完 善,鼓励公益性金融机构填充农村市场的空白,利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管理,激励资金流入到需要特殊帮扶的农业部门和农村弱势群体,弥补市 场经济的缺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详情 河南省农村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河南数据的计量经济分析(1978—2010)
    基于河南省1978—2010 年的统计数据,对河南农村金融发展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河南省的整体金融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变动是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从短期看,河南省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和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比率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为此,应通过降低金融服务门槛,发展小额信贷,促进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竞争互补,以及防止农村金融资源的进一步流失等措施,引导金融业均衡发展,发挥其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
  • 详情 社会经济特征、竞争优势与农村金融机构网点布局—来自我国278家村镇银行的经验证据
    本文使用2006-2009年2029县(市)的数据,对我国278家村镇银行网点选址的因素进行了经验性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表征社会经济特征的人均收入、地方财政支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比例、就业人数和村镇银行选址正相关。表示竞争优势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和村镇银行选址正相关。这表明了当前我国村镇银行选址偏好于经济发展良好地区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竞争优势定位于农业产业。此外,村镇银行选址偏好于信息化水平高的地方。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要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政策支持,激励其到贫困地区积极开展涉农业务;同时要发展农业产业,着力培育整合大型农业企业;要加大信息推广力度,以推动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
  • 详情 农村小额保险与小额信贷
    小额保险是一种新型保险项目,它以低廉的保费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能够保障基本生活的保险产品, 具有商业性和社会公益性的双重特征,被认为是一项重要的扶贫措施。农村小额信贷在支持“三农”发展、帮助农 村低收入群体脱贫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小额信贷机构在经营中面临的信贷风险,在对比国际经 验的基础上指出农村小额信贷与小额保险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是我国发展农村金融可资借鉴的一种良好模式。文 中分析指出了农村小额信贷与农村小额保险相结合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提出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与农村小额保险 的政策建议。
  • 详情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减贫效应分析
    文章系统回顾了小额信贷与经济发展的相关研究文献,结合我国有关统计数 据,采用回归模型和协整分析方法,重点就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减贫效应进行了 深入研究。文章认为,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有助降低农村贫困程度。在此基础 上,文章联系我国小额信贷业务开展实际,就相关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 详情 从村镇银行定位问题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改革方向
    近年来,为发展新农村建设,政府开始着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村镇银行就这样孕育而生。本篇论文是本人对2008年7月在湖南湘乡的实践活动调研成果的个人分析总结。目前湘乡农村金融供求并不对称,体系中很多地方亟需改革。在现有情况下,作为改革试验产物的村镇银行的实际定位与目标定位有所偏差,虽有积极一面但却只发挥了有限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作者经过思考,试图探讨出其理想的定位,并对于商业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如何统一这一命题提出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