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权

  • 详情 国有注资能提高企业的ESG表现吗?
    国有股权对企业非财务绩效的影响一直是政策制定者和学者们探讨的热点,但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较多的争议。使用2013-2022年的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和交叠双重差分估计方法,本文探讨了国有注资所带来的国有股权对企业ESG表现这一非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注资能够提高企业的ESG表现,且主要是通过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的外部监督和内部治理水平等方式来实现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注资后成为国有资本相对控股和面临较大市值压力的企业来说,国有注资对ESG表现的正向影响更大。本研究不仅为有关国有股权与非财务绩效之间关系的争论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还为中国正在进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双碳目标”的推进提供了启示。
  • 详情 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中国式扶贫脱贫之道——基于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的视角
    近年来,中国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系统解构其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文章从国有资本参股民营企业的视角,考察产权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企业扶贫参与的促进作用。文章立足于中国民营企业存在大量国有股权的基本现实,根据股权结构影响企业行为的基础逻辑,系统分析了国资参股对民营企业扶贫参与的积极影响及其内在机理。基于2016-2020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样本,文章实证研究发现,国资参股明显地促进了民营企业的扶贫参与,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国资参股通过提升民营企业的资源基础和强化民营企业对扶贫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而产生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该作用在有同省份国有资本参股的民营企业、政府干预较强地区及贫困程度较高地区的民营企业中更为明显。文章探索了我国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学理关系,从理论上丰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成效的研究,为“十四五”时期巩固扶贫成果以及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探索反贫困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
  • 详情 地方性商业银行国有股权对关联贷款交易行为的影响研究
    国有股权在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要准确分析银行关联贷款问题,必须纳入对国有股东行为和动机的考察。本文使用国内较为全面的地方性商业银行关联贷款数据,实证检验了银行国有股权对关联贷款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结果表明,地方性商业银行国有股权占比越高,关联贷款的规模越大、价格水平越高;这种影响的潜在机制是地方银行信贷投放偏好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项目,而非地方政府利用国有股权通过低价关联贷款掠夺银行利益。本文是对地方性商业银行关联贷款与股权结构的首次系统研究,填补了国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 详情 知识转移激励与最优国企混改股权结构——基于公平竞争的视角
    合理的股权结构设计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核心。本文基于公平竞争视角,分析国有资本转让国有股权吸引民营竞争企业参股时,民营企业的知识转移激励如何影响最优股权结构(即混合所有制企业中民营企业占股比例)。研究发现,两家企业同质产品竞争时,若国有资本只考虑社会福利,则当知识价值很高或很低时,不混改是国有资本的最优选择。只有当知识价值处于中等水平时,混改优于不混改,且最优股权结构可激励知识转移。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提升,即使当知识价值很低时,混改也优于不混改,且最优股权结构可激励知识转移。随着产品差异程度的提升,即使当知识价值很高时,混改也优于不混改,且最优股权结构可激励知识转移。此外,随着国有资本更加重视利润目标,则混改优于不混改,但最优股权结构是否可以激励知识转移取决于利润权重大小和知识价值。多数情况下,最优股权结构下的混改会带来消费者福利损失,但当产品差异程度足够大且知识价值足够高时混改可以提升消费者福利。本文从理论上揭示了,不同市场结构下,知识价值对最优混改股权结构及其经济后果的影响,对进一步推进混改具有启示意义。
  • 详情 国有企业更愿意为职工提供企业年金吗?
    ①长期以来,企业年金被视为国有企业的“富人俱乐部”,但一直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 ②以2011年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国有股权性质对企业年金参保的影响。研究发现, ③依实际控制人划分,国有企业参保概率更高;依股权结构划分,有国有股的企业参保概率更高,国有股占比与参保概率正相关,国有股控股的企业参保概率更高。 ④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参保概率高于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 ⑤国有股权性质削弱了职工人数与企业年金参保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强化了住房公积金缴费比例与企业年金参保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⑥以上结论在控制了实际所得税率、劳动力密集程度、公司业绩、经营安全性等因素之后,依然成立。 该研究有助于理解国有股权性质对企业年金参保的影响,丰富了企业年金的相关研究,对推动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和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 详情 国有股权与公司IPO 中的审计师选择行为及动机
    审计师选择是审计研究的核心问题。本文首次研究了国有股东在中国A 股IPO 市场审计师选择行为及其具体动机。我们发现,国有股东不太愿意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其 原因既不是因为高质量的审计师有更强的能力限制国有股东或管理者的代理问题,又不是因 为国有股东可以代替高质量的审计师在降低IPO 融资成本过程中的作用,也不是因为国有 股东可以替代高质量审计师的保险作用,而是因为国有股东会损害高质量审计师声誉机制的 发挥,进而损害了其在降低IPO 融资成本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对于丰富和深化我们关于中 国A 股市场审计师选择行为和审计师声誉机制作用发挥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详情 民营化、政治联系与国有股权退出
    在竞争性市场中,由于私人所有权比政府所有权具有更高的效率,民营化能够 提高企业的效率。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企业的原国有控股股东在民营化后仍然持有部分股份。 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民营化数据,本文考察了原国有控股股东在上市公司民营化后的持股行为 由哪些因素决定。本文发现,民营企业获取政治联系的动机是原国有控股股东在民营化后上 市公司中持有股份的重要原因。政治联系对于民营企业的价值越大,原国有控股股东在公司 民营化后持有股份的可能性越高,持股比例也会越高,同时在上市公司股东中处于相对越重 要的地位。进一步的证据表明,当原国有控股股东在民营化后上市公司中持有股份时,上市 公司能够获取更多的银行借款,说明这种政治联系为上市公司带来了价值。
  • 详情 外部冲击、国有股权与公司风险缓冲能力
    国有股权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应简单以公司业绩水平高低评价,公司的风险特 征同样重要。本文就经济危机时期,国有股权与公司的风险缓冲能力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 经济危机时期,相对于非国有公司,受到适度经济冲击的国有公司具有更大的风险缓冲能力。 这种作用主要是因为,相对于非国有公司,受到适度经济冲击的国有公司不仅没有承担沉重 的员工负担具有融资便利优势,而且具有融资便利优势,从而国有股权可以提高受到适度冲 击公司的风险缓冲能力。本文为进一步认识国有股权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 据。
  • 详情 盈余管理与股票价格的信息含量:基于中国股市的实证分析
    Wurgler(JFE 2000)发现在资本配置越有效的金融市场中,公司层面的信息含量越丰富。然而,Morck 等(JFE 2000)发现在新兴资本市场中公司层面信息的含量很低。在40个样本国家中,中国股市面临的该问题的严重程度列居世界第二。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发现在控制了相关的公司特征和同时控制了公司固定效应及时间固定效应后,公司的盈余管理水平显著地与公司股价中公司层面信息的含量负相关。另外,我们还发现国有股权的出现也会降低公司层面信息的含量。此外,2007年实施的新会计准则明显降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本文中的发现说明盈余管理是解释在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资本市场中,公司层面信息含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透明度可以增强投资者保护,使资本在证券市场上得到有效的配置与利用,从而促进经济的长期发展。
  • 详情 外部冲击、国有股权与公司风险缓冲能力
    国有股权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不应简单以公司业绩水平高低评价,公司的风险特 征同样重要。本文就经济危机时期,国有股权与公司的风险缓冲能力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在 经济危机时期,相对于非国有公司,受到适度经济冲击的国有公司具有更大的风险缓冲能力。 这种作用主要是因为,相对于非国有公司,受到适度经济冲击的国有公司不仅没有承担沉重 的员工负担具有融资便利优势,而且具有融资便利优势,从而国有股权可以提高受到适度冲 击公司的风险缓冲能力。本文为进一步认识国有股权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