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评价

  • 详情 公募基金管理是否有效? ——基于多因素的基金管理能力评价
    本文通过构建多因素的基金管理能力评价体系研究了我国开放式主动管理股票型公募基金的管理有效性。研究发现:(1)公募基金在承担较低风险的情况下获取高于股票市场组合的超额收益率。(2)基于历史收益和持仓数据构建的指标能有效预测基金的未来表现。(3)通过组合这些指标构建的基金管理能力评价体系,择优基金的未来表现显著优于现有的基金评奖体系。这些结果表明,公募基金作为散户投资“机构化”的重要渠道,可以显著提高投资人的收益表现,且基金的管理能力可以被合理的评价体系事前甄别。本文为探讨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和视角,提出的评价体系为帮助监管机构提高公募基金市场资金流配置有效性,阻止资本市场造成的贫富差距扩大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 详情 证券投资基金的评价体系及实证研究
    基金的评价的重要性是随着基金种类的繁多和基金投资价值的体现,而日益受到关注的。在基金的评价领域,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于基金业绩的评价。而实际上出于对基金运作合理性和投资者不同投资需求的需要,基金风格的划分和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评价也应该成为评价体系的一部分。本文即是为了构建一个适合于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基金评价体系而进行的尝试。因此,在本文中基金的评价体系包括基金历史业绩的评价、基金风格的划分和基金管理公司的评定三个组成部分。 在评价的实证研究中本文以定量为主。在对基金业绩评价中,从指标的适用性和公平的原则出发,采用相对风险调整收益指标法对基金的业绩进行评价。在对基金风格的划分中,以事后的指标分析为主。由于基金的数量太少,对于基金的类型只进行三种划分,价值型、平衡型和成长型。本文的目的是为了给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一个参考,从评价的结果中对基金的未来业绩进行投资预测是本文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部分。这就不可避免地牵涉到基金的业绩是否具有持续性的问题,这也是本文的一个研究要点。由于基金管理公司内部运作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实际情况并未对外披露,本文对这方面的实证研究只能留待时机的成熟。 通过对于国内33只证券投资基金100周(两年多)数据的实证研究,来管窥中国基金行业的内在规律,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证券投资基金相对风险调整收益指标的排名和平均资产收益率指标的排名并没有明显区别,二者的高达0.984626相关系数表明投资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配比。(2)目前国内的证券投资基金不管他们对自己的风格差异如何标榜,实际上大多数都是价值型、或平衡型基金,这可能是因为在考察期间中国证券市场处于大幅向下调整的过程中,导致各只基金的投资策略实际上趋于一致。(3)基金相对业绩在短期内(一年以内)没有明显一致的持续性,在较长的时间上(1年半和两年内)则表现出了一定的持续性。(4)本文研究的业绩模型在实际的预测中能起到较好的指导投资的作用,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偶然的因素起作用。
  • 详情 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的因子分析方法及实证研究
    证券投资基金的绩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多变量问题。本文提出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寻找具有优良统计意义的综合指标的设想,并依此设想对沪深两市51家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短期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收益因子得分应当成为基金评价的决定性指标。研究同时表明,由于我国封闭式基金缺乏足够的聚类特征,目前对基金进行分类评价并无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