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现金流

  • 详情 新三板股票流动性、估值水平与分层制度
    本文研究了新三板于2016年首次实施的分层制度对挂牌公司股票流动性、估值水平与资本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相比于基础层公司,进入创新层使得挂牌公司股票的实际成交交易日的间隔天数平均减少了7.71个交易日,以市净率所衡量的公司估值水平提升了11.6%。从对公司实体的长远影响来看,以投资现金流敏感度衡量的资本投资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并且进入创新层有效降低了融资约束引发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基础层公司,新三板分层制度的实施不仅使得创新层公司的股票流动性和估值水平得到了提升,还有效地提升了公司实体的资本投资效率。
  • 详情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能检验融资约束假说么?
    投资现金流敏感性能否用来检验融资约束假说颇多争议,投资机会的衡量偏误和融资约束分组的样本选择性对研究的可信性困扰已久。鉴于中国银行主导的融资渠道,本 文从银行授信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这个问题,并将投资机会衡量偏误和分组指标样本选择放在同一个框架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没有获得授信的公司表现出显著的投资现金流敏感性,但获得授信的公司则没有表现出这种特征。本文的结果支持了投资现金流敏感性可以作为衡量融资约束的依据。
  • 详情 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研究-来自控制权和金融危机的影响
    本文从控制权、金融危机角度考察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投资与现金流的关系,基于模型参数估计和残差构造了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指标,将样本进一步分为正敏感型、不敏感型和负敏感型三类并进行了组间比较。实证结果显示:正敏感型企业并不是绝大多数,负敏感型企业规模最小、控制权及由此产生的利益侵占较低、危机前投资率最低、危机后市场表现最好;金融危机通过资本市场和其他因素作用于企业投资,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影响巨大。与以往考虑所有权的模型相比,基于控制权的模型在常态下具有更高的有效性,根据其划分的三类企业各项指标的组间比较结果更显著。
  • 详情 金融危机、控制权和企业投资现金流敏感度
    本文从控制权角度考察了上市公司投资与现金流的关系,以及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与以往考虑所有权的模型相比,基于控制权的模型有效性、稳定性更强。控制了行业因素的实证结果显示:投资率与所有权在金融危机前负相关,在金融危机后倒U型关系更强,投资率与控制权始终成正相关关系。基于模型参数估计和误差项修正的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指标,上市公司被分为负敏感型、不敏感型和正敏感型三类,结果显示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等量存在。
  • 详情 第一大股东股权、现金流与公司投资
    本文从股权结构角度研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性质、股权制衡对 投资的影响,以投资现金流敏感度为切入点,将股权结构变量纳入投资模型进行研究,通过 实证研究得出在第一大股东控股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投资对现金流敏感的原因是投资过度,在 具有股权制衡结构的公司中,其他股东持股比例能起到监督作用。